都指挥佥事
见“都指挥使”(1817页)。
见“都指挥使”(1817页)。
清代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译色布腾巴勒珠尔。绰罗斯氏。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乳母之父晖特和硕齐狩猎巴里坤,被哈密伯克额贝都拉长子郭帕伯克俘虏,献于清。后获宥,授一等侍卫。
①中国古族名、国名。又作於越,也称内越、大越。越人一支。始见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前1040)。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沿海一带。其来源相传为禹之后裔。今人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大多认为当地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官名。满语音译。清初八旗以翼设立的前锋统领。天命(1616—1626)间,后金※巴牙喇(护军)营设有哨探兵和哨探额真,用为侦探敌情并“捉生”。后金天聪八年(1634)定,巴牙喇前哨兵称为“噶布什贤超哈
契丹语音译。“嵩高”之意。参见“可忒”(49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1936年6月红十五军团在绥远边境宁条梁休整时,在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回族干部马青年任师长,欧阳武为政委,李铁民为参谋长。任务为:宣传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抗日民族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辖地东与北接卓克基土司界,南临绰斯甲土司,西接壤塘界。始祖原为杂谷土司头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安抚司职,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土司苍旺
书名。藏文历史著作。18世纪时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应固始汗后裔之请而作。故一说即是青海蒙古5部29旗中之和硕特部兴衰史。自吐蕃统治者占领青海始,历述青海的起源、地理、蒙古各部进据青海的历史过程、尤详于
①见“耶律塔不也”(1328页)。②见“耶律挞不也”(1326页)。 ③见“萧挞不也”(2001页)。 ④见“萧兀纳”(1992页) ⑤见“答不也”(2238页)。 ⑥见“完颜宗亨”(1155页)。
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大师。天顺八年(1464),于前藏贡嘎地方建立金刚座寺。萨迦派向以后藏为传教中心,自是在前藏开辟一所新的传教道场,促进萨迦派的发展。由其传承的这一支被称为后总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