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献甫
清代著名壮族诗人。字小谷。广西象州山村人。自幼聪敏笃学,学识博深。道光十年(1830),入京赴试举进士。授刑部主事职,因不恋仕途,仅任官一年,便弃官南归从教,先后游学湖南、浙江等地。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大多汇集于《补学轩诗集》中,共16卷,按编年分为《鸦吟》、《鹤唳》、《鸡尾》、《鸥闲》4集。诗人创作态度严肃,追求言志写真,主张“诗中无我不如删”,反对因袭,“妙在不落套”,故作品大多格调清新,意境深刻,在当时壮族诗坛中声誉颇高。
清代著名壮族诗人。字小谷。广西象州山村人。自幼聪敏笃学,学识博深。道光十年(1830),入京赴试举进士。授刑部主事职,因不恋仕途,仅任官一年,便弃官南归从教,先后游学湖南、浙江等地。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大多汇集于《补学轩诗集》中,共16卷,按编年分为《鸦吟》、《鹤唳》、《鸡尾》、《鸥闲》4集。诗人创作态度严肃,追求言志写真,主张“诗中无我不如删”,反对因袭,“妙在不落套”,故作品大多格调清新,意境深刻,在当时壮族诗坛中声誉颇高。
见“乾陀罗”(1982页)。
见“亦文山卫”(873页)。
布朗语音译,意为“男到女家过婚姻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前,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中流行的从妻居婚姻习俗。青年男女举行“节”礼(成年礼)后,经过恋爱订婚,男青年就可与未婚妻同居,布朗语称“都尔苦戛”。有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①(1271—1304)伊儿汗国第七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阿鲁浑汗长子。幼抚育于祖父阿八哈汗处,习蒙文、畏兀儿文。阿鲁浑在位时,承袭父原有封地呼罗珊、祃拶答而及剌夷、火木思。成宗元贞元年(1295)
明代藏区官署名。“牛儿宗”一译“内邬宗”。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牛儿宗寨官喃哥藏卜与其他地方首领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予钞、币等。十一年(1413),明中官杨三保使乌思藏还,奏使藏见闻时,遂置此司。
见“和硕特西右翼中旗”(1453页)。
即“乙林免”(4页)。
1762—1841清代教育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犹人,一字杰夫,又字寿民。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出知四川盐源,以丁忧去职。自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
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宗教,亦称“檀君教”。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创立于1909年。信奉朝鲜古代神话中的始祖神-檀君。它把世界分为三个等级:天主、人类及除人类以外的万物。并认为人们的智慧与天主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