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进藏熬茶

进藏熬茶

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进藏布施的一种宗教活动。滥觞于16世纪末,随格鲁派在蒙古地区传播而渐盛。早期常与西藏教派斗争、政治情况始有转变。以蒙古族布施活动为最频繁,规模最大。卫拉特蒙古尤为活跃,常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布施物品最丰富,自牲畜、金银、绸缎、布疋、茶叶、至各种手工艺品等,应有尽有。17世纪中前期,有为数颇多的大封建主甚至亲自率众入藏,以示虔诚。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蒙古各部均被编入盟旗或驻防旗,封建主势力有所削弱,加之规定进藏熬茶学经,10人以上须请票,由驻藏大臣给予执照,规模逐渐缩小。喀尔喀、漠南蒙古封建主则多采取化整为零办法。世俗封建主的活动虽被削弱,而上层僧侣的布施却呈现上升趋势。土、藏、羌、纳西等族封建主派人进藏,一般都只有数人、十数人,超过百人的极少。满族统治阶级为拢络西藏寺院集团,从乾隆时起,凡皇太后逝世,也遣人携金银、茶叶等前往布施。它是西藏寺院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猜你喜欢

  • 标包制

    亦称包商制。清代地方官府在羌族等地区推行的一种征收捐税方式。州县衙门将每年征收的各种捐税的权力交给当地一些土豪承包。承揽人按州县规定包额负责向当地摊派、征收捐税。承包人往往多派多收,巧立名目从中渔利,

  •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

  • 灭里部民暴动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灭里部隶属汪古统治者领地内,在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于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爆发反抗赵王暴政的起义。起义者攻进王府,杀死赵王的替身观音奴,赵王八都帖木儿仅因化装出逃才得以幸免

  • 古篾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 塔克新

    又名甲曲俄。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所辖珞巴族聚居区。为西藏大型的转神山宗教活动※扎日戎哥必经的地域。19世纪末,西藏加玉宗政府加强对塔克新地区的管理,任命珞巴族纳部落的氏族头人充当根布,代其收取差税。按规定

  • 女古没里

    见“潢河”(2464页)。

  • 萧王家奴

    ?—1150辽末投金将领。奚族。世居库党河。史载其魁伟多力。早年仕辽,为太子率府率。金太祖天辅七年(1123),金兵入奚地,率乡人降金,授千户领其众。辽亡,奚王回离保自立,未几,回离保死,其党金臣阿古

  • 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

    书名。清代奕訢等奉敕撰。40卷,卷首1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字铅印本40册,通行排印本为10册,又名《剿平苗匪方略》。内容包括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苗民起义的经过、镇压征剿过程及

  • 黑党项

    唐代党项部落之一。居地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以西之地。“黑”为尊称;一说“黑党项”意为“弥药”。《辽史》中称为“鹤(喀)剌唐古”。

  • 会同馆

    元、明、清三朝主管接待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之机构。元至元九年(1272) (一说十三年,1276,误)十月置。前身为唐四方馆。初时置时废,不常设。元贞元年(1295),定以礼部尚书兼领馆事后,遂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