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剌干
辽官名。契丹语音译,意为“首长”、“长官”。《辽史·国语解》称“达剌干,县官也,后升副使。”实际,部、县皆设之。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只将部的达剌干升为副使,县达剌干则改称马步。这一单词后被借入蒙古语,至今犹用。
辽官名。契丹语音译,意为“首长”、“长官”。《辽史·国语解》称“达剌干,县官也,后升副使。”实际,部、县皆设之。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只将部的达剌干升为副使,县达剌干则改称马步。这一单词后被借入蒙古语,至今犹用。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西部。向属西藏地方达巴宗管辖。为西藏地方一个边防要地和交通孔道。达巴宗政府每年派人驻守。守卡人员除守卫边境外,还负责对过往商旅、羊群进行登记、检查、收税及排解纠纷、维持治安
①波斯文音译,原意为“沿门乞讨”,后衍变为“修行者”、“苦修者”之意,或译为“苦行僧”、“托钵僧”。专指按苏非派学说完成修炼功课的修道士,是元代伊斯兰教苏非教团的高级成员。通常穿着特别服饰,忍饥挨冻,
?—1598明朝大将。字子茂。朝鲜族。李氏。铁岭卫人。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伯远勋卫。英勇善战,晓兵事。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出为山西总兵官
鲜卑拓跋部首领。亦作豫邻。东汉初,先祖拓跋推寅率部从大兴安岭北段嗄仙洞一带南迁至大泽(今呼伦池)附近。中经6位酋帅,约至东汉桓、灵帝年间(146—189),继拓跋侩为酋帅。除亲自统率的部分属众外,“七
见“石抹九柱”(454页)。
1729—1796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吴世宁。湖南乾州(今吉首)平陇寨人。苗族。少年时读过私塾,习武艺,善骑射。颇受苗族农民敬重。乾隆六十年(1795),因不堪官吏和地主、高利贷剥削与
见“云丹嘉措”(249页)。
见“阿旺洛桑丹白坚参”(1251页)。
? —573?北魏至北周大臣。字朔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人。族属铁弗匈奴。夏国创建者赫连勃勃后裔。曾祖库多汗时,因避难改姓杜氏。为人刚鲠有胆识。初从贺拔岳征战,历拜都将、都督,爵长广乡男。北魏
古城名。位于新疆哈密。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或称镇远城、汉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周4里。有东、北两门。城东有水东南流。后颓圮。光绪十二年(1886),哈密通判冯森楷、副将尤在田重修。周3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