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贺兰部

贺兰部

匈奴部落名。亦作贺赖。一说部名源于贺兰山,该部“居贺兰山下,因以为氏”。“贺兰”一称源于北方一些古代民族对马的称呼。入塞匈奴19种中有贺赖。首领称“单于”、“莫何弗”。东晋升平元年(前燕光寿元年,357),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3.5万归降前燕慕容儁,被封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居代郡平舒城(在今山西广灵县)。北魏初,该部居阴山北麓,与纥突邻部、纥奚部为邻。北魏登国元年(386),拓跋珪因受匈奴独孤部首领刘显(刘库仁子)之威逼及内奸之谋害,北逾阴山,至贺兰部避难。五年(390),与纥突邻部、纥奚部同被拓跋珪大破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同年,遭到铁弗匈奴刘卫辰子直力鞮的围攻,首领贺讷向北魏请降求救,被拓跋珪解围,归属北魏。六年,遭到后燕慕容垂子慕容贺驎的攻击,兵败赤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黄河西岸),复被拓跋珪解救。皇始二年(397),部帅附力眷联合纥突邻部帅匿物尼、纥奚部帅叱奴根聚众反魏,被魏将庾岳讨平。先后归降北魏者,改姓贺氏。至北魏末,又复旧姓贺兰氏。其后裔在北齐、北周、隋、唐、宋诸朝有不少名将和显宦。

猜你喜欢

  • 作业撒

    阿昌语音译,意为“拉婚”。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一种缔婚形式。解放前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通过“串姑娘” (阿昌语称※“作涅勤”)往往物色上心爱的对象,当双方要求结合时,却遭父母反对,姑娘和小伙子约

  • 慕州

    渤海王国置。为安远府所辖4州之一,领慕化、崇平2县。辽灭渤海后,废2县,迁其民于今吉林省靖宁县南、浑江市北一带地区,仍以原州名置州,隶渌州。

  • 高泰明

    ?—1116宋代云南大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大中国”主※高升泰子。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奉父遗命取消“大中国”,还位于段氏,立段正淳为国王(自此大理国又称后理国),任相国,掌实权,政令皆出其

  • 灵关道

    古道名。又作零关道、零官道、西夷道、洱海道。汉武帝(前141—前87在位)时,为加强中原与西南民族地区的联系,命司马相如筑,自今四川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通灵关道,桥孙水(

  • 蒙古问题决议案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解决蒙古民族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的基本精神是:使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主要内容是:强调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 牙鲁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雅鲁卫。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千户皂化归明。永乐六年(1408)三月,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在雅兰河(前苏联滨海边区塔乌河)流域。万历四十二年(1614),

  • 阿尔泰哈族复兴委员会

    20世纪40年代新疆哈萨克族“反盛”(世才)组织。1943年底,因领导阿尔泰哈萨克族牧民暴动失败而退到中蒙边界布尔根河的乌斯满,在外蒙古支持下成立该组织。乌斯满被推举为帕夏(王),苏鲁巴依为总司令。下

  • 勐卯安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古称“勐卯果占毕”,意即“产香软米的地方”。元属麓川路。明为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后,设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属陇川宣抚司。万历(1573—1620)初,分陇川同知多俺居勐卯(

  • 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乌苏县。分9区。辖有9驿站、2军台、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有汉、蒙古、维吾尔、回等诸族,男女共80

  • 五体清文鉴

    即“清文鉴”(2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