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诺曷钵

诺曷钵

?—688

唐代吐谷浑可汗。又作诺贺钵、诺遏钵、诺褐拔等。慕容氏。※慕容顺子。初受封燕王。唐贞观九年(635),父为臣下所杀后,嗣立。因年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获唐兵部尚书侯君集兵援,始平乱。次年,请颁唐历,奉唐年号,并遣子弟赴长安入侍,受唐封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勤(勒)豆可汗。同年十二月,亲到长安朝觐,并请婚。十二年(638),因唐允其请婚,而拒吐蕃请婚,为吐蕃所怨,遭吐蕃攻,遁走青海之北。十三年,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许之,并于次年遣淮阳王道明送公主至吐谷浑。自此双方修好,屡遣使至唐朝贡。十五年,以所部丞相宣王专权,谋袭击公主,劫其奔吐蕃,惧,逃鄯善城,后获唐鄯州刺史及所部威信王援,败宣王,乱平。二十三年(649),太宗卒,刻其石像列昭陵前,后受高宗封为驸马都尉。永徽三年(652),弘化公主入朝,为其长子慕容忠请婚,高宗以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金城县主许之。龙朔三年(663),因罪臣素和贵投奔吐蕃,尽告国中虚实,遂遭吐蕃进攻,兵败,率王室及部众数千帐弃国逃唐凉州(今甘肃武威)。乾封元年(666),受唐封青海王。咸亨元年(670),唐遣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伐吐蕃失败,吐谷浑王依唐复国未遂。三年,为吐蕃所逼,由凉州徙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南,再徙灵州(今宁夏灵武南)。唐于其地置安乐州后,任刺史。

猜你喜欢

  • 内大相

    见“曩论掣逋”(2589页)。

  • 阿鲁威

    元朝大臣、文士。又译阿鲁灰。蒙古人。字叔重,号东泉。至治(1321—1323)间,累官泉州路总管。泰定帝召为翰林侍讲学士。泰定三年(1326),奉命与直学士燕赤译《世祖圣训》,以备经筵进讲。迁侍读学士

  • 皮休嗄木

    门巴族传说人物,充满智慧和技术高超的能工巧匠。传说他发明了既可在高空自由翱翔,又能平稳着地的飞翼,还教会人们剪裁氆氇,缝制衣服。表现了门巴族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 木忽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 耶律术者

    ?—1115辽末将领。字能典。契丹族。为于越蒲古只之后。史载其身材魁伟,长于雄辩。天祚朝入仕,乾统初年,补祗候郎君。六年(1106),加观察使。时东北女真勃兴,迅入辽地,天庆五年(1115)正月,兵抗

  • 披发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式之一。亦称被发、散发。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分布区域及今两广、云、贵等地。其式:将头发留长,或解开高髻,让头发垂直,披散于脑后,俗称“披头散发”。《韩非子·说林上第二

  • 漠北蒙古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因其分布于蒙古中部戈壁北缘,故称。由于其所属部落,主要为达延汗子格哷森札赉尔遗裔之喀尔喀,故又称之为喀尔喀蒙古。初服属于察哈尔部,众分左、右两翼、7旗。左翼为格哷

  • 合罕

    蒙古语。又作“罕”。汉籍一般译为“可汗”或“汗”,《元朝秘史》释作“皇帝”。为蒙古建国前诸强部首领及蒙古国君主的通称。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之国主曰“可汗”,蒙古沿袭之。据《秘史》载

  • 忽木剌

    元代汉语白话。一作胡木剌。对景教寺院的称谓。景教(别作十字教)及景教徒称“也里可温”(142页)。

  • 和硕

    明清时期蒙古的政治、军事组织。亦译和舜。蒙古语音译,原意为“军队”、“部队”。元亡,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