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东关清真寺

西宁东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青海省西宁市东门外。俗称东大寺。与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兰州桥门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中国西北四大古寺。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沐英等创修。经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改建和增修。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为青海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寺院。是西宁10余万穆斯林之宗教活动中心。进寺前三门,是数十级花岗石。阶台上是一大四小圆拱式五个寺门,门南北两侧为“邦克楼”(即唤醒楼)对峙,高达17.5米,巍峨壮观,具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后院为大殿,雄伟宽阔,面积为1,136平方米,可容3千教众礼拜。为国内所少见。其外形以“凤凰单展翅”,采用“两脊一卷”的殿顶结构,乃中国宫殿形式。大殿脊顶中竖3尊镀金宝鼎,乃拉卜楞寺僧众所赠,为回、藏人民友好之象征。前面斜林圆卷、方材混合,彩檐画栋,为伊斯兰教寺院之独特风格。两侧大楼为“五转七”式(看似五间外转七间)、内外精雕细刻。寺内重点建筑及注目之处,皆有砖刻之佳作,其中大殿两侧的雕栏砖砌八扇屏,上刻古典图案和各种花草,乃回族砖雕艺术之精品。原藏有碑石十几座,乃珍贵之文物资料,多遭毁,今存3座。青海省伊斯兰教协会即设于此。

猜你喜欢

  • 萨满

    我国阿尔泰语系满洲一通古斯语族各民族对其原始巫师的称呼,萨满教亦由此而名。同一语系不同语族中的称呼各不相同,突厥语族称“喀木”、 “巴克西”或“奥云”;蒙古人称其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奥德根”;达

  • 官文

    1798—187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道光间,历任侍卫、副都统。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由湖南下汉阳,欲取荆州,奉命专统荆州防务。四年,任荆州将军,督师配合湘军曾国藩部合攻武

  • 科赛

    见“火筛”(392页)。

  • 伊西洱库尔淖尔

    即“叶什勒池”(539页)。

  • 罗振玉

    1866—1940近代学者。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反对戊戌变法。后创办东山学社。历任湖北农务学堂、江苏师范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农科等校监督。1924年应清废帝召入值南

  • 尼隆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 铁利故地

    勿吉(靺鞨)族铁利部所居之地。铁利部原为勿吉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渤海盛时役属于渤海,渤海于其地置铁利府,史称府设其故地。所在,旧误以为在承德县(今辽宁沈阳市)西北,今一般认为在今黑龙

  • 吾戈拢

    景颇族载瓦支语音译。解放前云南景颇族村寨残留的一种原始互助方式。详见“戛缩”(2035页)。

  • 扎干和卓

    见“加罕和卓”(641页)。

  • 归绥谷仓

    清政府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设立之储粮仓库。有各种不同的名目:“常平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建立,用以平衡粮价,调济市场,为驻防官兵及各厅提供俸米及粮饷,储谷额23000余石;“社仓”,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