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夫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虎夫耶”、“胡夫耶”。系阿拉伯语,意为“隐藏”、“低念”,或称“低念派”。据说该派源于中亚的苏非派乃格什板顶耶,于康熙初年由一个被称为“阿印科”(维吾尔语“月儿泉”之意)的修士传入新疆,再传入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约有21个支系,即“花寺”、“穆夫捉”、“毕家场”、“鲜门”、“临洮”、两个“刘门”、“胡门”、“北庄”、“洪门”、“疯门”、“崖头”、“高赵家”、“丁门”、“通贵”、“明月堂”、“文泉堂”、“凉州庄”、“碱沟井”、“法门”、“撒拉教”。人数约100万余,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河州、兰州、秦州,青海的循化、化隆、西宁和宁夏的银川、同心、西海固地区以及新疆、云南等地。清末依赫瓦尼创教后,不少人改信,加之历次参加反清起义,惨遭镇压,日趋衰落。该派特点是:教乘、道乘二者蒹重,既重视伊斯兰教之教乘功课,也重视道乘方面之修持。认为教是道的基础,道是教的最高阶段,二者皆是接续“真主”的不可互缺的阶梯。在信仰和教乘修持上,与格迪木(老教)相同,故与格迪木统称“老教”。其道乘修持主张遵循“闹中静”之办法,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修道功课是默念或低念“迪克尔”(赞词或“记主词”)。教职人员分三级:最高级为“穆勒斯德”(得道者,即导师)或称阿訇,俗称“老人家”;次一级为“海里凡”(布道者,即替位人,为导师之高足弟子);再次为“穆勒得”(寻道者,追随者),即徒弟,是前二级之忠实信徒。其各分支又有细微之特点。前二级去世后,信徒们给修拱北(阿拉伯语,陵墓之意),视为圣墓,为信徒崇拜和拜谒,并视每年忌日之纪念活动为“干尔麦里”(即功课)。阿訇和海里凡,只在清真寺里进行教乘修持。实行教主集权制,委任海里凡主持教区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