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尊师礼

蒙古尊师礼

蒙古族尊敬师长的传统习俗。古代,上至贵族、首领,下至黎民百姓都尊崇师长。成吉思汗亦然,所到之处,不分民族、宗教信仰,广收各种有知识技能的人才,给予重用,如丘处机(汉族,道教徒)、耶律楚材(契丹族、佛教徒)等均为博学多识之士,被奉为上宾、重臣,对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制定政策,建立规章制度有杰出贡献。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尊师有加,曾为其师沙剌班(畏吾人)垫枕头,使之安卧,又亲自以“佛手膏”贴其额上,以治其疮疖。他还采纳内翰王鹗之建议,令每岁春秋二季,祭奠孔子,网罗儒士。又招请藏地高僧,尊为国师、帝师,八思巴曾为元朝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文)。明代,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亦是广召汉族儒生、有才技之人开发丰州滩,召请有学识的藏地高僧至蒙古传播佛教。尊师之俗在蒙古蔚然成风,蒙古语尊称老师为“榜什”,学生为“舍毕”。旧时,学生从师,持羊酒,行叩首礼拜师,待学成后,按蒙古尚白习俗,以白马、白衣酬谢榜什。通文书者,可跟随首领左右,比一般人高一等。习惯法规定,有侮慢榜什者,罚马1匹并向榜什谢罪。至今蒙古族仍将有学识的人尊称为“巴克西”(即榜什),倍受社会尊崇。

猜你喜欢

  • 思答笼剌万户

    详见“达垅万户”(733页)。

  • 载沣

    1883—1952清宗室大臣。字亦云,自号书癖。醇贤亲王※奕譞第五子,※宣统帝父。光绪十年(1884),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五年,晋镇国公。十六年,袭封醇亲王。二十六年,补授内大臣。翌年,授头等专使德

  • 辽上京故城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皇城内(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里)。约建于辽道宗大康年间(1075—1084)。窑址呈圆形,与江西景德镇窑形略有不同。规模不大,南北约80米,东西约5

  • 吴天半

    即“吴添半”(1076页)。

  • 正月大会

    裕固族宗教节日。俗称过会。流行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地区。旧时夏历正月初十至十五日举行。是一年中最大的宗教聚会。届时,男女老幼都身着节日盛装,至寺院烧香、叩头,点灯祈祷,祈求平安。由20多个僧人戴上假面具

  • 可突干

    见“可突于”(492页)。

  • 杨枢

    1844—1917清末大臣。字星垣。广州人。回族。先世汉军旗籍。同治三年(1864),入广州同文馆习外语,成绩优异,曾助英国人三顺编著《三顺文法》、《英语拼音》,被“两广方言学堂”采为课本。参与《国际

  • 出家功德司

    或作僧人功德司,西夏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与住家功德司共设6国师合管,另单设6接住纳言处、6承旨、2都案、6案头。

  • 尔朱氏

    见“契胡”(1563页)。

  • 塞曷支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旧唐书》称该部“居啜河(今哈拉哈河)之南”,《新唐书》谓“居啜河之阴”,具体所在可分为南北中三说。南说为少数人之见,定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省交界的霍(一作呼)林河之南。北说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