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民抗夫碑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计千余字。左侧碑高1.14米,宽0.59米,厚0.11米,碑额有“万古留名”4字。右侧碑文中提出该碑所刊,系当时清政府“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尚书署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富”,“为通饬禁革驿站积弊”,明令“严行禁革”之条款。文中有15条具体事项规定,如:“督抚巡阅照例督院用马七匹,夫六十名,抚院用马六匹夫六十名,预发传牌传知沿途地方官即将传牌抄四门照数应付,不得滥应一夫一马。无马之处平价□备,不许派累里民百姓,违者参究”。对上司过境供应饮食“岂容派及里民”,“一概不许备办,倘跟随人役敢于藉端滋事,许即禀明惩究”等8条。左侧碑文共7条,除第一款,其余经风雨剥蚀,已无法辨认。最下面的署名为“潘故概”“漏(廖)洞头人”“中牌”“兵洞刘再贵”。碑立所在地,乃苗民聚居区域,史称※生苗。明清以曾爆发多次苗民抗税抗夫斗争。嘉庆四年,即乾嘉湘黔苗民※石柳邓、※吴八月起义被镇压不久,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稳定局势遂发布此布告。苗民将其刻在碑上以晓民众监督。

猜你喜欢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东接车臣汗部右翼中旗,西至布拉斡搜吉,南达什硼陀罗海,北抵本部中右旗及中右末旗。有佐领5。会盟于汗阿林盟。郡王固鲁什喜从子开木楚克,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属

  • 当郭

    藏语音译,意为“马头”。元时已有此称。旧时西藏牧区以牧奴私有牲畜数划定的※外差计算单位。照原西藏地方政府于20世纪20年代的规定,每一匹半马、6头牛、36只绵羊或72只山羊,须各负担一个当郭的外差,3

  • 谔班

    ?—1658清初蒙古乌喇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苏哈布图哈萨尔后裔,鄂木布子。崇德元年(1636),随军征朝鲜。三年(1638),率兵从清军征喀尔喀。四年,从征明锦州、松山,以功受赏赐

  •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各地自称不一,有诺苏、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洗期麻、撒尼泼、阿细泼、罗武、纳若、民期、侎俐、㑽��让、米西苏、罗罗等30余种。主要分布在云

  • 中国犹太人

    古代移居中国犹太人的总称。元代汉籍称“术忽”或“主鹘”。阿拉伯语“犹太人”音译。因宗教、习俗与回回人相近,入寺时须用蓝布缠头,清代史籍又称之为“蓝帽回回”。从19世纪在开封发现的犹太碑文推测,其徙居中

  • 费雅喀

    族名。又称非牙喀、飞牙喀、尼夫赫、尼古奔、那货克、那害克。俄人称“吉里亚克”。唐称“郡利部”。金称吉里迷、济喇敏、海上女真。元称帖列灭。清称此。赫哲语意为“不穿裤”,是为他称。自称“尼夫赫”,意为“人

  • 云接寺塔

    见“摩云塔”(2526页)。

  • 沮渠汉平

    十六国时期北凉宗室、将领。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弟。北凉玄始四年(415),蒙逊攻取西秦广武郡后,封折冲将军、湟河太守。同年,以夏王赫连勃勃遣使与北凉结盟,奉命莅

  • 提伊特部

    参见“提依特部”(2193页)。

  • 开元万户府

    蒙古汗国政区名。元太宗于乙未岁(1235)建(一说建于太宗五年,1233)。治所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或说在前苏联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相对的克拉斯诺雅尔山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境;有说为今辽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