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最初多为女子舞,有独舞或三四人舞。后也有男舞者。以各种急剧的旋转动作为主而得名。唐白居易《胡旋女》一诗描绘说:“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生动地说明了该舞的特点。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最初多为女子舞,有独舞或三四人舞。后也有男舞者。以各种急剧的旋转动作为主而得名。唐白居易《胡旋女》一诗描绘说:“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生动地说明了该舞的特点。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西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崦嵫山,在甘肃天水西境。古代常用来指日没的地方,《山海经·西山经》谓“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崦嵫之山”。泛指日所入之西方,故以此为馆
明朝大臣、文学家。字浴之、号鲁泉。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新建县(今属江西南昌市)知县,有惠政,升给事中。因得罪宰相张居正,调任山东副使,后裁归故里。旋复被起用为浙江
部分壮、布依族自称。亦译“布饶”,意为“我们”。参见“土僚”(64页)。
即“山北室韦”(120页)。
参见“毕约”(755页)。
藏传佛教咒语名。藏语称“嘛呢意珠”。即“观音六字明咒”。六字即“唵、嘛、呢、叭、咪、哞”。源自梵文。唐代已被吐蕃尊信,敦煌石窟题记中到处可见。或书于寺院,或刻之于石,铸之于金属器皿,印之于布、纸,或藏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186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戴佳氏。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1840)累官署理藩院左侍郎。二十一年,充殿试读卷官,与大学士王鼎赴河南查办祥符决口事。二十二年,署东
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被吐蕃册封之号,一说自称之号。见“异牟寻”(932页)。
犴皮上衣。参见“奈雅玛”(13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