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子
见“绵皋”(2145页)。
见“绵皋”(2145页)。
契丹官吏便服名。据《辽史·仪卫志》:“臣僚便衣,谓之‘盘裹’。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为贵,青次之。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貂毛、羊、鼠、沙狐裘。”
赫哲族旧时帽子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桦皮帽。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尖顶大檐,与斗笠相似,上绘有各种花纹和云卷。夏季戴之既遮阳光,又能蔽雨。
北朝流行之鲜卑歌曲。又称“真人代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在掖庭中令宫女早晚唱“真人代歌”(即“北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迹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毕拉尔路协领公署”。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于康熙年间(1662—1722)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和分布地区,分5路置官统治,此为五路之一。路设
见“越里笃”(2191页)。
俗称石窟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寺。位于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峡谷中。上京为契丹国都,亦是契丹民族发祥地。寺建于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现契丹原寺已湮,凿于桃石山下50米高处的石窟至令
见“戴辣”(2574页)。
古土族语音译,意为“问答”。土族传统山歌。流行于青海民和县赵木川一带,故又称“赵木川花儿”,亦称“阿呷哟”(土族语,意为“姐姐”)。形式有两句头、三句头和四句头,但其曲调只有三个乐句。唱时采用重复或加
契丹与后晋的一次著名战役。后晋高祖石敬瑭时,对契丹割地纳贡、称子称臣,契丹助敬瑭灭后唐称帝,两国关系极密。辽太宗会同五年(942)六月,石敬瑭卒,其子石重贵即位,在众臣怂恿下,对契丹“称孙不称臣”,态
唐吐蕃军政建制。 “如”,藏语义为“翼”。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今卫地香曲一带。为吐蕃“五如”之一。分上下叶如,辖10个千户所,人口70万。设“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