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北部或后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该部为北部。其分布区当在今流经吉林、辽宁2省的浑江以北地。高句骊国王世从其部选女婚配,因“加古邹之号”。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延寿与南部傉萨高惠贞率15万高丽、靺鞨人援被围之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后皆降唐。参见“高句骊”(1911页)。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北部或后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该部为北部。其分布区当在今流经吉林、辽宁2省的浑江以北地。高句骊国王世从其部选女婚配,因“加古邹之号”。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延寿与南部傉萨高惠贞率15万高丽、靺鞨人援被围之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后皆降唐。参见“高句骊”(1911页)。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牧区基层组织的执事之一。任期不等,在甲本(百夫长)领导下,负责征收各种差税和※“其美”租,每年召集本部落牧民清算各项差税及“其美”租的支出帐,三年清点一次本部落的牛、羊数
西域古河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大唐西域记》作素叶水。《元朝秘史》作垂河。《长春真人西游记》作吹没辇。清《西域图志》作吹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吹河。即今中亚楚河。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鸿化寺、弘化寺,藏语称“作摩卡”,意“犏牛城寺”。在青海民和县转导村。初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赴京,封“大慈法王”,途经此地,授记建寺,由其徒释迦崔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849号卷子。该卷主要记述印度及吐蕃崇佛诸王及大德人名。其中有6行记载崇佛之吐蕃赞普人名,内容是:吐蕃圣神赞普具三缘者: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赞普日巴
?—178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色提卜阿勒氐、色提巴勒氐。乌什人。拜城伯克齐里克(齐)子。父死,嗣位,为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请内附。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徙居巴里
1760—1816清代藏传佛教高僧。亦称脣征阿齐图诺门罕和锡德林活佛。藏族。出生于理塘。为热振寺呼图克图二世(一作八世)。乾隆三十五年(1770),赏诺门罕名号和印信。主持改修热振寺,经章嘉呼图克图奏
见“俟吕邻部”(1690页)。
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新疆商帮。光绪(1875—1908)初年,左宗棠出军西征,平津商人随军入新。后刘锦棠整顿邮驿,又有大批内地商人涌入,并逐渐形成燕、晋、秦、陇、蜀、湘、鄂、豫等8个商派。各派之间互不联系
见“正统临戎录”(480页)。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西孤山墓志”。为一合。志盖正面刻花草图案,无字,背面刻汉文12行,230字;志文刻契丹大字18行,540字。两种文字不对译,契丹字意尚不晓,汉文叙墓主人身世。死于辽道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