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索额图

索额图

?—1703

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索尼次子。初任康熙帝侍卫,由三等升一等。康熙六年(1667),佐帝智捕权臣鳌拜。后历任吏部侍郎、大学士。十一年(1672),以《清世祖章皇帝实录》成,时为总裁官,加太子太傅。十九年(1680),改任内大臣,寻授议政大臣。二十二年(1683),因居功骄纵,革议政大臣、太子太傅、内大臣。二十五年(1686),授领侍卫内大臣。任内,与大臣明珠各植党羽,互相倾轧,紊乱朝政。二十八年(1689),受命偕都统佟国纲、郎坦等至尼布楚与俄使费奥多尔·果罗文等谈判边界。秉康熙帝旨意,力主收复我在外贝加尔湖以东领土,驳斥俄使的无理要求,签订《尼布楚条约》,以额尔古纳河及格尔必齐河为界,立碑而还。二十九年,统盛京、吉林、科尔沁兵于巴林讨伐准噶尔部噶尔丹,败之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后以不追击败遁之噶尔丹军,降四级留任。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征噶尔丹,奉命领兵前行并督理火器营事。三十六年,叙功,复原级。从康熙帝至宁夏,回至船站,命督水驿。四十二年(1703),御史魏象枢参劾其为官贪黩、朋比徇私、与太子允礽相结,激化诸皇子嗣位之争,被拘禁于宗人府,幽死。

猜你喜欢

  • 稿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文案、帮文案各1人,稿书3人。负责拟公文,呈递钦差驻藏大臣审核,经修改后,再发交满印房缮写。人员由驻藏大臣调藏随员充任。宣统(1909—1911)年间,由驻藏大臣联豫奏准,

  • 纳忽昆之战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击灭乃蛮部的战役。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为蒙古所灭后,乃蛮部太阳罕自恃强大,与铁木真争夺蒙古高原霸主地位,密约汪古部夹击蒙古。铁木真得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 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亦称汪什代克族、下汪什代海族。在青海省海北天峻县内。“环海八族”之一。为海西最大藏族部落,有千户、副千户及下辖18个百户。原为黄南鲁本族之一支,住黄河南岸同德羊直乃海散木地方。首领为哇洛,

  • 土昧阿不害

    见“图墨德达尔罕岱青”(1439页)。

  • 果尔敏商坚阿怜

    见“长白山”(365页)。

  • 也里可沮户

    元代诸色户计之一。蒙、元时称基督教徒和教士为也里可温。元代定户籍,列之为诸色户计之一,享有免除差发徭役的待遇。但有田须交租,经商要纳税。

  • 娅拜节

    壮语音译。亦译“哑摆节”。壮族节日。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宁、索乌一带。在每年夏历四月兔日举行。届时,集体集资买1头牛、2口猪、2只鸡和48尾鱼作祭品,前往娅拜山举行祭祀。男女老少均到场

  • 素巴第

    ?—1650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六世孙,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子。袭父汗号,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喀尔喀三汗。崇德三年(1638),谋掠归化城,清太

  • 柏葰

    ?—1859清朝大臣。蒙古正蓝旗人。巴鲁特氏。原名松葰,字静涛。道光六年(182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署日讲起居注官。十一年(1831),升右春坊右赞善。十二年,迁国子监司业。七月,充山东乡试副

  • 施甸长官司

    明代云南土司名。元为石甸长官司,辖地在保山之南,南接镇康,隶属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施甸长官司,改属永昌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入保山县。近代又从保山县分出,置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