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竺昙摩罗刹

竺昙摩罗刹

晋代佛教译经师。一称竺法护。先世月氏人。本姓支。世居敦煌郡。8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遂改姓竺。天性明敏,操行精苦,笃志好学,博览六经,游心七籍。晋武帝(265—290年在位)时,随师至西域,游历诸国,遍学中亚各国语言。凡训诂、音义、字体,无不精熟。后搜集大量经典原本返归。自敦煌至长安,沿路传译。终生以弘通为业,劳不告倦。先后译出《贤劫》、《正法》、《华光赞》等经165部(一作154部)。武帝末年,隐居深山。后复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声盖四远。僧徒数千,皆师事之。惠帝(290—306年在位)时,关中扰乱,百姓流移,与门徒东下黾池。寻以年老体衰卧病卒。年78岁,时人谓之“敦煌菩萨”。

猜你喜欢

  • 应娑

    见“鹰娑川”(2592页)。

  • 章嘉呼图克图二世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柘支

    见“者舌”(1348页)。

  • 卡珞

    藏语音译,意为“近处的珞巴”。※丁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接近藏区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与藏族直接交往,受藏族文化影响较深。如墨脱县的※米新巴、※米古巴,米林县南边的※博嘎尔、※德根,隆子县内的※纳

  • 扶余城

    古地名。因置于夫余故地得名。高丽国境内重要军镇。所在众说不一:或说在今辽宁昌图县北40里之四面城;一说是今吉林省四平市西侧一面城古城;有说在吉林省农安县城附近;旧有说在辽宁开原县城西南。贞观五年(63

  • 不花剌

    见“捕喝”(1854页)。

  • 琥珀词

    亦作“琥珀槌”,即“火不思”(392页)。

  • 玛尼全集

    藏文书名。又称《玛尼宝训》、《大史册》。共两卷,上卷全称《玛尼全集第一卷大悲千佛之广史》,377页;下卷全称《护法王松赞干布全集下卷遗教》,331页。有关作者说法不一,一说上卷系珠脱约楚,或支塞汝恭顿

  • 盘紫

    契丹朝服名。据《辽史·仪卫志》:“臣僚戴毡冠,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擫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服紫窄袍,系※䩞鞢

  • 大昭顺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子。开平元年(907)五月,奉命朝后梁,贡海东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