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桥
侗族著名※风雨桥。又名永济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程阳村旁。1916年建成。全长64. 4米,宽3. 4米,距河床高16米(一说10.6米)。共有4孔5墩,每孔相距14.2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身由8根连排大杉垒成上下二层横梁,下有无数竖柱支撑。顶覆青瓦,桥面铺板,两侧有长凳,成长廊走道,供行人避雨休息。桥顶建有5座亭阁,互相对称。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榫衔接,结构精巧。亭与廊檐绘有彩色图案。远观雄伟,近看精巧,为侗族地区桥梁之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著名※风雨桥。又名永济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程阳村旁。1916年建成。全长64. 4米,宽3. 4米,距河床高16米(一说10.6米)。共有4孔5墩,每孔相距14.2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身由8根连排大杉垒成上下二层横梁,下有无数竖柱支撑。顶覆青瓦,桥面铺板,两侧有长凳,成长廊走道,供行人避雨休息。桥顶建有5座亭阁,互相对称。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榫衔接,结构精巧。亭与廊檐绘有彩色图案。远观雄伟,近看精巧,为侗族地区桥梁之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沿河县”(1514页)。
书名。广西游记。4卷,一作8卷,附录1卷。明董传策(字厚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撰。是书为其在明万历元年至八年(1573—1580)间被贬为南宁知府时所作。内容记述其征次与游历广西的亲身经历与见闻,
见“图帖睦尔”(1437页)。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一作阿荟部。原为一氏族,据《周书》称,奚族早期有五部,“有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入唐,发展为部落。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
?—401十六国时期北凉将领。又作且渠男。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从兄。原依附后凉吕光,为将军,守晋昌。后凉龙飞二年(397),闻蒙逊起兵反后凉,亦聚众数千,屯驻乐
藏语音译,意为“总管”。原西藏萨迦地方政府长官。三品衔。总管一切政教事务。下设仲译4名,卓尼4名,分管政府文件之上传下达。设聂仓,管理政府财政收支。西藏噶厦政府视其为萨迦法王之家臣,职衔三品过高,只宜
见“丹必占灿”(378页)。
?—1681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郭尔罗氏。御史鄂罗塞臣子。初任侍卫兼佐领。顺治十八年(1661),由一等侍卫授正蓝旗蒙古都统。康熙八年(1669),调正蓝旗蒙古都统。十六年(1677),赴江西讨吴
沙俄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习称《瑷珲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黑龙江省爱辉)签订。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
赫哲族妇女旧时上衣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妇女的鱼皮上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式同今妇女便服上衣,但袖子肥而短,无衣领,领口、袖口和衣边绣有花纹。青年妇女穿的,以染成各种颜色的皮条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