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鼓
旧时萨满祭具。一种有柄的单面鼓。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地区较盛行。径圆不等,一般为1.5尺左右,鼓面覆以牛皮或厚纸,冒铁圈,柄上缀以铁环数个。亦有加鼓鞭者,鞭长约1.2尺,皮制。满族入关前,各家行跳神、背灯等礼,邀萨满承祭,时萨满于神座前边舞边以鞭击鼓,发出镗镗之声,每有抑扬,铁环亦随之发出响声。或别有手鼓、架鼓数面,皆由主家自击和之,其急缓俱应神鼓而变换,至急时,众鼓之声轰然。昔日满族视此鼓为最重要之物,信之甚切,信其通神,故平常珍藏于袋。
旧时萨满祭具。一种有柄的单面鼓。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地区较盛行。径圆不等,一般为1.5尺左右,鼓面覆以牛皮或厚纸,冒铁圈,柄上缀以铁环数个。亦有加鼓鞭者,鞭长约1.2尺,皮制。满族入关前,各家行跳神、背灯等礼,邀萨满承祭,时萨满于神座前边舞边以鞭击鼓,发出镗镗之声,每有抑扬,铁环亦随之发出响声。或别有手鼓、架鼓数面,皆由主家自击和之,其急缓俱应神鼓而变换,至急时,众鼓之声轰然。昔日满族视此鼓为最重要之物,信之甚切,信其通神,故平常珍藏于袋。
我国纳西族曾使用过的一种图形文字。“东巴”是纳西语,指从事传统宗教活动并能诵经的经师名称。他们称此文字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的记号”,见木刻木,见石画石。文字起源何时,无确切记载。现存石刻《木氏历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乌思、兀儿速惕、兀刺速惕、兀速等。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其居地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乌斯河流域。《元史·地理志》:“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剌吉
又称“帕耗”。傣语音译,意为“寺奴”。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佛寺内奴隶的称呼。其来源有因欠佛寺钱粮无力偿还而卖身,也有因犯了宗教法规被罚为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无靠投奔寺院而沦为奴隶。在佛寺内不仅
见“阿里克族”(1223页)。
?—1659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姓揆龙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天聪三年(1629),随军征明,攻威县,先登,城克,赐“巴图鲁”(勇士)号,授牛录章京世职。崇德六年(1641),击明洪承畴三营步兵。顺
见“萧柳”(1990页)。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所在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在今齐齐哈尔市西的雅鲁河与阿伦河之间,或说在雅鲁河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至乌兰浩特市一线与乌罗护部犬牙交错而居,旧有说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喇(今作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子额布根随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
勿吉官员。勿吉族。北魏太和九年(485),奉命使魏朝献。是为见于史载勿吉通魏的第二位使臣。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粘哥、粘葛等。居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等地。后散居西南路招讨司(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及中原地区。有粘割韩奴者,大定年间(1161—1189)使西辽招降,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