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①亦作“番社”。台湾高山族聚落称呼。又是基层社会组织。据《台湾始末偶记》载:“其番有生者、熟者,其聚族而居之所曰社。”《清一统志·台湾府》云:“聚居各社,如内地之村落”。有数十家为一社,也有百十家为一社。社与社之间各有地界,社内有公共猎场和耕地,如据《台海使槎录》载:“罗汉内门、外门田,皆大杰巅社地”。社众可择沃而耕,余为猎场,不许外人耕种。社有酋长,多由社众推举年长者或英勇者充当,通常3年或5年一选,也有少数世袭。酋长职能负责处理社内外事务,遇有外侮,指挥战斗,重大事情必须集众商议决定。某些社最早还可能是由若干村落组成的部落组织,如《台海使槎录》云:“大社辖十余社或数社不一”。 ②元代社会基层组织。见“社制”(1171页)。

猜你喜欢

  • 乾陀罗

    西域古国名。见《洛阳伽蓝记》。《魏书》、《北史》西域传作乾陀,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哒所破而改名。同传小月氏国也指该国,都富楼沙城。其王为大月氏王寄多罗子。寄多罗西徒后令其子守此城,因

  • 卓铎格

    即“召得格”(648页)。

  • 撒花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时官贪吏污,横征暴敛,巧立名目,成为时弊。《草木子》:“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

  • 奥姑

    契丹习俗。详见“拜奥礼”(1664页)。

  • 三灵庙碑记

    白族古碑。明代景泰元年(1450)秋刊刻。五峰兰雪道人杨安道书并篆额,白族石匠杨宗刻字。正文17行,行11至41字,右行,正书。原碑立于云南大理喜洲凤阳村三灵庙内,已毁,唯留拓片。所记乃南诏、大理国神

  • 查干陶苏

    见“奶油”(646页)。

  • 全蒙盟旗沿革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包维翰著。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册。全书分18部分;一卓索图盟7旗;二哲里木盟10旗;三昭乌达盟13旗;四锡林郭勒盟10旗;五乌兰察布盟6旗;六伊克昭盟7旗;七

  • 法王

    藏语称“却杰”。原为释迦牟尼称号之一。后引申为对闫罗王、神话故事人物、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及高僧等人之称呼。元至元七年(1270)封帝师※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代亦用之于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如封阐化等

  • 么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初“磨些蛮”的同音异译。仍居于唐南诏时期的地方。《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赕,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年)夺而有之,世隶

  • 布隆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停放死者尸体的祭坛。起源于鬼魂崇拜。人死,临时在房屋附近搭盖,竹木结构,状如伞。四周插黑、白、红三色旗幡,内挂死者生前衣饰,供食品。若为男子并要挂一牛头骨。置死者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