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尔喀部

瓦尔喀部

明东海女真三部之一。以居瓦尔喀河得名。分长白山瓦尔喀与东海瓦尔喀。凡分布瓦尔喀河至鸭绿江一带,即今桓仁、通化,辑安等地者,为长白山瓦尔喀。图们江及珲春以北者,为东海瓦尔喀。明中叶以后,居地北达乌苏里江,尼满河(前苏联伊曼河)、额赫库伦(英门河沿岸)一带,南界瓦尔喀河入鸭绿江沿岸,东抵东海岸,自僧库勒河以南,整个锡霍特山东西两麓,直至英门河、鄂霍尔克海。以渔猎经济为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努尔哈赤派人攻打瓦尔喀安楚拉库、内河路。三十五年(1607),招服赫席赫、鄂谟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域内还有蜚悠城(吉林珲春县三家子高丽城村)、孙札泰城(吉林府东)、郭多城(吉林府东)、俄谟城(吉林府东30里)、伏尔哈城(吉林府北30里)。明时,其中心部落是毛怜卫女真。清代有赫哲、库尔喀、乌德赫、奇勒尔、费雅喀、朝鲜、鄂伦春等族居其地。编入满洲旗籍,成为满族民族共同体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琥珀词

    亦作“琥珀槌”,即“火不思”(392页)。

  • 粟末部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因依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居得名。唐初又称粟末靺鞨,下分若干部,已知者有厥稽等8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后,《隋书》称其“与高丽相接”,约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的松花江上

  • 代子河

    即“梁水”(2125页)。

  • 竹书纪年

    本称《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书名。西晋武帝时(265—290)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以竹简写成的魏国编年史。原有13篇。记上起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下迄魏襄王二二年(

  • 萌孜

    即“萌柱”(1989页)。

  • 刘旻

    见“刘崇”(859页)。

  • 讷亲

    ?—174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纽祜禄氏。遏必隆之孙。雍正间,为御前大臣,军机处行走。乾隆帝即位,与鄂尔泰、张廷玉共辅政,号“总理大臣”。历任镶白旗、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及吏部尚书

  • 安昭舞

    土族传统民间舞蹈。土族语称“干佼日”,意为“弯曲”或“转圈”。为一种以歌的旋律节奏为指导的集体舞。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歌词以“安昭索罗罗”、“安昭一昭应昭呀”等为衬句,故名。节日喜庆时在庭院或打麦场

  • 鄯城县

    古县名。唐仪凤三年(678),分湟水县置。北枕湟水,西即土楼山。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时李敬玄率军击吐蕃,兵败。后黑齿常之夜袭吐蕃营,吐蕃退走。唐上元(760—762)后,地入吐蕃,废。

  • 温犊须

    汉代匈奴部落名。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于北庭。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北匈奴为汉将窦宪大败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遂与日逐、温吾等81部、20余万人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