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牦牛

牦牛

生长于青藏等高原的哺乳类反刍动物。又作髦牛等。藏语称“雅”,野生的为“仲”,为藏族所崇拜的图腾之一,历史传说甚多;已驯化的称“罗尔”,兼有宝贝、珍宝含意。是藏族畜牧业的主要牲畜品种。比一般黄牛体大健壮、性猛难驯,鬐甲高,垂皮小,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肩、胁、腹下长毛蓬生,尾垂长毛呈掸状。能适应空气稀薄、高海拔自然环境,耐寒、耐粗饲。藏族生活必需的部分酥油、肉食以及牛毛帐篷、牛皮船等,都来自其乳、肉、毛、皮产品。公牦牛还可驯作耕牛、驮牛,因其在冰雪山岭上驮运耐力大,适应性强,被称为“高原之舟”。

猜你喜欢

  • 萧王家奴

    ?—1150辽末投金将领。奚族。世居库党河。史载其魁伟多力。早年仕辽,为太子率府率。金太祖天辅七年(1123),金兵入奚地,率乡人降金,授千户领其众。辽亡,奚王回离保自立,未几,回离保死,其党金臣阿古

  • 土葬

    葬式之一。将死者入土安葬。是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丧葬形式。迄今中国最早的土葬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晚期遗存。新石器时代土葬已相当盛行。在许多民族地区有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的公共墓地,墓穴多

  • 弘始

    后秦高祖文恒帝姚兴年号。399—416年,凡18年。

  • 莫朗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译音,旧时祈求丰收的仪式名称。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西巴霞曲流域。每年春耕开始前,以村为单位,在巫师的带领下,穿着节日服装的青少年男子,在一定范围内,到各村游行,在路过庄稼

  • 穿甲处

    清官署名。内务府武备院设,为皇帝披挂铠甲。设司函长1人(函,指护身铠甲)、副司函长1人,下置司函※拜唐阿(执事人) 5人、承应人6名。逢皇帝出巡、狩猎或阅兵,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需穿甲时,

  • 觉罗吉庆

    ?—180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江宁将军万福之子。由官学生补内阁中书,迁侍读,历御史。乾隆五十年(1785),擢镶白旗蒙古副都统,累迁兵部侍郎。奉命赴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审定刑狱,均称旨,调户部

  • 李仁友

    ?—1196西夏宗王。党项羌族。夏仁宗李仁孝族弟。初封郡王。深沉有器度。以任得敬擅权危国,诬杀宗亲,故深自韬晦,口不言国事。及仁宗谋诛任得敬,于夏乾祐元年(1170)奉仁宗命,设计诱捕得敬党羽,得敬伏

  • 夹谷石里哥

    金将领。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猛安人。女真族。夹谷氏。明昌五年(1194)进士。由泰州防御判官,累官刑部主事,改蓟州副提控,驻军大名(今河北大名县)。迁翰林待制,为宿州提控。率部镇压山东反金起义军

  • 南山部

    党项羌部落名称。唐初,吐蕃兴起后,原居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的党项羌,受其威迫,在唐政府协助下向西北地区迁徙,迁居在陕北横山一带的党项羌部,因横山一称南山,故名。

  • 中山国遗址及墓葬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古城遗址及墓葬群。1974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乡)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古城遗址1处、墓葬30座、墓上建筑遗迹2处、车马坑2座、杂殉坑1座、葬船坑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