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烔奈语

烔奈语

自称“烔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罗香和长垌3个乡的10多个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000。烔奈语的语言特点: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两类,一般有42个,韵母分单元音,复合元音,鼻化元音3类,一般有44个;在固有词中送气音和清化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即1、3、5、7调)音节;没有浊闭塞音声母,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如mp、nt、d等,这类声母可以出现在单数、双数两类调的音节中;有双唇闭塞音、舌根闭塞音与1组成的复辅音声母,如pl、phl、kl、khl等;有混合舌叶塞擦音、擦音声母,其音质接近舌尖后音;韵母元音不分长短、松紧,设有塞音韵尾,有鼻音韵尾,也有鼻化韵母;声调有8个,与汉语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八、阳八相当;词根以单音节的居多,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以修饰式为主,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人称代词有单、双、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中、远指之别;人称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领属性定语、数量词组作定语时,都在中心语前;形容词和指示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限定性定语时,均在中心语后;有相当丰富的状词作动词、形容词的定语,在中心语后;动词没有自动、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使用烔奈语的瑶族不多,居住在一个县内,语言内部比较一致,分散在各村自称烔奈的瑶族可以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红水河

    河流名。古称“牂柯水”、“骆越水”、“郁林江”。上源北盘江和南盘江,两江于贵州望谟蔗香汇合后称红水河,至广西来宾三江口与柳江汇合,下流入黔江。流贯黔桂地,全长638公里,流域面积33162平方公里。主

  • 排湾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3616人(1975)。分布在北起大武山,南至恒春,西达枋寮,东至大麻里以南的海岸三角地带。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之间山地。现今属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来义、泰武

  • 玉素普和卓

    约1789—1836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全名迈玛特玉素普。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长子。早年在布哈拉当阿訇。清道光八年(1828),在其弟张格尔叛乱失败后

  • 图斯池

    见“阗池”(2386页)。

  • 麻丹毕

    参见“托高会”(752页)。

  • 萨迦座主

    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领袖、萨迦寺寺主之尊称。乌思藏萨迦地方(今西藏萨迦县)款氏家族贡觉杰布(1034—1102)于藏历第一饶琼水牛年(宋熙宁六年,1073)建寺立宗,为萨迦北寺,自任座主。传至八思巴(12

  • 忽鲁

    见“完颜京”(1145页)。

  • 大昭寺

    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

  • 怀建可汗

    参见“庞特勤”(1498页)。

  • 土尔扈特南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角昂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土尔扈特部丹忠拒附罗卜藏丹津叛清。三年(1725),以功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三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