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温特合

温特合

一种圆锥形的临时住所。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吐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冬季外出狩猎人少时搭盖的住所。形同※撮罗昂库,但较小,搭法与覆盖物也不同。有的以若干根高7尺多、直径6—7寸的杨树,劈成板片塔成;有的虽以木杆和树枝搭盖,然周围皆培上4—5尺高的土或雪,或用曾皮、布围子覆盖。南开一小门,人居其中三面,火堆置中间,作取暖和挂吊锅烧饭之用;尖顶处留2尺多高的出烟、通风孔。

猜你喜欢

  • 失儿古额秃

    见“述律哥图”(1348页)。

  • 仁师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为谏师位之一,位在第二。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石门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嘉格让雅尔隆图尔钦噶丹坚巴林”。在甘肃天祝县石门乡。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进京,途中曾临该寺。雍正二年(1724),因青海罗卜藏津叛乱被毁,五年(1727

  • 扎武三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扎武、拉达、布庆3部总称。玉树二十五族之三。驻牧通天河南。东界川边邓科;南界川边同普县,西邻苏尔莽、拉休、迭达;北接加迭喀桑。原有百户3员,百长6员(一作12员),属民500

  • 大贞斡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

  • 喀喇沁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敖汉旗,西界正蓝旗,南界皇庄屯,北界翁牛特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后金。九

  • 昆布

    海藻名。唐代渤海国区内的著名特产之一,为时俗所贵。盛产于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一带)。史载叶如手大,紫赤色(一说黄黑色),与海带同类,比海带细(一说即海带),“绳把索之如卷麻”。既可食用,亦可

  • 特林

    古地名。位于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亨滚河(阿姆贡河)口对岸,下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山崖上有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所立《敕修永宁寺记》及《重建永宁寺记》2碑。自立碑处沿江东北

  • 四译馆

    清代职司翻译边疆各民族及部分外国贡使表文之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前身为明四夷馆。初隶翰林院,由太常寺汉少卿1人统摄。下设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8馆,有序班20名、朝鲜通

  • 段玑

    ?—401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鲜卑段氏。太后段氏之兄子。官前将军。长乐二年(400),以事受牵连,避罪逃辽西,后返还认罪,获宥,封思悔侯,尚公主。以国君慕容盛施峻刑,多猜忌,宗亲勋旧人不自保,于次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