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洪涛山余氏宗谱

洪涛山余氏宗谱

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于安徽省桐城洪涛山。最后一次重修为1916年。木刻本,共18卷,现存卷首,卷1—10,卷12—17,共17卷。卷首家规前冠以“河西郡”三字,以示祖籍。卷1至卷4收录了从明代至民国初年6次修谱的全部叙录,其中有明嘉靖年间解元张世熙、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以及嘉庆年间前翰林院庶吉士姚鼐等人的序。卷5—6是按五世一图、十世再图的系统世纪图,卷11—18是按顺序记叙每人生平的渊源图系。保留了从元代至现代600多年安徽省安庆、桐城一带党项族余氏后裔的传承关系。和合肥余氏宗谱互为补充,是研究党项族后期历史和民族消亡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萧迂鲁

    辽道宗时驻边将领。字胡突堇。契丹族。五院部人。节度使萧约质子。兴宗重熙年间为牌印郎君。道宗清宁九年(1063),参与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乱,因追击重元余党郭九有功,擢护卫太保。咸雍元年(1065),使

  • 当先别乞失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

  • 游牧喇嘛

    清代内、外蒙古地区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内、外蒙古地区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游牧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内外蒙古佛教事务由清理藩院和驻库伦办事大臣协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内

  • 杂字

    西夏常用分类词语集。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1)西夏文本,编者佚名。一为刊本,蝴蝶装,页面26.5×18.5厘米,前后皆残,存30面。以天、地、人分为三品,每品又分为若干小类。天品存雷、闪、霹、云、雪、

  • 里耀卿

    见“阿里耀卿”(1224页)。

  • 旗常

    古作旂常。旂、旗、常,皆为古“九旗”名称之一。古代君王以“太常”(旌旗名。九旗中之画日月者,为帝王专用,故称之“太常”以为区别)、诸侯用“旂”(幅面画以交龙,无日月),作为纪功、授勋以及祭祀等典礼时应

  • 珠敦卫

    见“竹墩卫”(789页)。

  • 布图库旗

    清代蒙旗之一。杜尔伯特部台吉布图库初驻牧额尔齐斯河流域,因惧阿睦尔撒纳侵袭,徙乌兰古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喀尔喀贝子车布登扎布领兵追擒佛保叛军时,率众归附,封二等台吉,建旗。诏置呼伦贝尔,归呼

  • 北山

    见“天山”(216页)。

  • 粆离尀

    又作“炒伍侕尀”。契丹语,意“战时”。契丹族对“腊辰日”的称谓。俗于是日,皇帝配甲,并率诸司使以上臣僚共着戎装,五更坐朝,奏乐饮酒,毕,依等次赐甲仗、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