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泉州三贤、四贤墓

泉州三贤、四贤墓

中国伊斯兰教古墓之一。在福建泉州东郊灵山南麓半山腰。相传,唐武德(618—626)中,默德那国(今麦地那)圣人穆罕默德门徒四大贤人来朝,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谒储,四贤我哥仕传教泉州,卒,归葬于此。墓座北朝南,为长方形花岗石雕琢的伊斯兰塔式。为后屏、东、西、北三面,依山砌叠成半圆形壁岸,沿壁岸筑建弧形石檐盖回廊。回廊由25根石柱组成,9个间格,廊内靠壁石柱15根,檐下则遗有3根造型奇异之棱柱,据考证,乃唐代遗物。廊内有元明清三代石碑7方,正中乃元英宗至治三年(1322)的阿拉伯文石碑,右侧有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下西洋路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所立汉文石碑。墓前后有石雕香炉,为宋、元时代之遗物。后人为表示崇敬称此墓为“圣墓”。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上的重要古迹。1962年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卖暑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又称“除暑气”。流行于现在吉林省延边等地区。此俗现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早起如遇他人,要突然呼喊其名,对方如答应,要立即说:“买吾暑”,

  • 恒敬

    ?—1832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官学生挑补鸿胪寺鸣赞,寻以同知用。嘉庆初,镇压豫、川、楚白莲教义军余部,历任同知,赏知府衔。十二年(1807),补绥定府知

  • 阿莫尼惹

    彝语音译。汉译《妈妈的女儿》。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原系口头传诵,解放前不久才形成比较系统的彝文长诗。通过一个少女成长经历,在被迫出嫁前夕,以满腔忿怒控诉奴隶制度中妇女地位低下和买卖婚姻的罪恶。描写细腻,

  • 庆原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皇统二年(1142)置,称陕西西路,后改庆原路。治所在庆阳(今甘肃省庆阳县)。辖庆阳府,邠州、泾州2节镇州,环、宁、原3刺史州。全路有县18、镇23、城2、堡4、寨22、边将营8。共

  • 布顿·仁钦朱

    1290—1364元代乌思藏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布鲁派(亦称夏鲁派)创始人。一作布敦,元代文献作卜思端。藏地方之夏卜麦人。幼年在当地出家,从噶举教派上师学法,取得成就,更兼学噶当教派、萨迦教派等显密教法

  • 百夷

    古族名。亦作“伯夷”、“僰夷”、“摆夷”。元明时期对傣族先民的称谓。始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周致中《异域志》等书,为唐宋时“白衣”之同音异写。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古训、李思聪奉命至麓川平缅

  • 大鸿胪

    官署名。汉代初称大行,由秦代典客改置。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此名。置大鸿胪卿一人主事,以大行令为属官。职司诸侯封谥、奏谏、皇子拜王、诸王入朝,及边疆各族来使宴赉、封赐等事。魏、晋初因其旧。至东晋

  • 把都帖木儿

    ?—1417明朝将领。亦译巴图特穆尔,汉名吴允诚。蒙古族。初为蒙古将,明初,居甘肃塞外,官至平章。明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伦都儿灰(柴秉诚)率部众5000余人、马驼1800

  • 哈克三

    ?—1678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佟佳氏。骁骑校法萨哩巴图鲁之长子。顺治二年(1645),任礼部笔帖式。累迁至员外郎。十四年(1657),授护军参领。康熙二年(1663),随靖西将军穆哩玛征湖广李来

  • 老苗

    苗族的俗称,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与※草苗为不同支系。妇女与侗族妇女装束略同,多着兜肚、短裙,赤足。聚族而居,大村三五百户,小亦百数十家。房屋以杉木构造,顶覆杉木皮。楼居,上居人,下养畜。传说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