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桥

河桥

古桥名。①一名蒲津桥,战国秦昭襄王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间黄河上。 ②后汉永和五年(140),护羌校尉贯友督建,故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黄河上。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 ③西晋建,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县东北黄河上。晋泰始(265—274)末,杜预以孟津渡险要,始建浮桥(用船连接而成)于富平津,称河桥(后也称河阳桥)。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要地。每遇战争常夺据河桥以逼郊郭,守者往往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537),东西魏军在此发生大战,西魏军反败为胜,使东魏军受重创。 ④一名大阳桥,唐贞观年间建,故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上。

猜你喜欢

  • 回族烙花工艺

    一种在筷子上烙出美术图案的特种工艺。起于清末,盛行于河南省南阳回族中。采用伏牛山特产的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比象牙的冬青木作原料,经选料,刨光、定型,用铁笔烧红,在上面烙制美术图案和书法等12道工序制

  • 屯外委

    官名。清乾隆时(1736—1795)在四川省松潘、杂谷脑藏族聚居区所置武职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给以委牌。为屯守备下属。平时管理本小支事务,战时随屯守备助官军作战。

  • 白水涧道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 都指挥使

    官名。统军将领的称谓。名称始于五代,宋元因之。明沿其称。洪武八年(1375),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设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为省一级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综理司事,掌印信,统辖下属诸卫所

  • 活颉利发

    参见“菩萨”(1989页)。

  • 巴基

    朝鲜语音译,意为“裤子”。朝鲜族男子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为灰色,老人则喜穿白色。裤档肥大,裤腿宽,裤脚是紧口。这种裤子,宜于盘腿席坐。用布条(多用黑布)系结裤管,被认为是端庄礼仪的表现。据载

  • 站丁

    见“乌拉齐”(334页)。

  • 元胡摩

    ?—616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拓跋鲜卑元氏。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五女。初封晋安公主,适略阳公宇文觉。及557年觉即位,立为王后。寻觉被废,出俗为尼。建德元年(572),武帝宇文邕诛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

  • 达呼里

    见“达斡尔族”(735页)。

  • 色埒库勒

    即“色勒库尔”(8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