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沈儿峪战役

沈儿峪战役

明朝与北元主力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惠宗(顺帝)※妥贴睦尔自大都(今北京)退居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10万蒙古军活动于山西、陕西、甘肃,形成钳攻大都之势。同年冬,扩廓奉惠宗命自太原出师,进军大都。行至保安(今河北新保安),明将徐达乘虚奔袭太原,扩廓忙回师救援,途中被明将※常遇春(回族)袭破大营,率残部逃入甘肃聚兵。二年,明军攻克上都,惠宗退守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发动对北元的总攻战,命大将军徐达率西路军出征扩廓,左副将军李文忠率东路军直捣应昌,力图一举消灭北元主力。时扩廓正围攻兰州不下,纵兵四掠。徐达率兵出潼关,经西安,进兵兰州,扩廓固守定西(今甘肃定西,在兰州东南)。三月,徐达至定西,扩廓北撤,徐达屯兵沈儿峪口(在今定西之北)与元军对垒而战。四月,大败元军,俘故元郯王、文济王等官员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扩廓仅与妻、子数人突围北逃,以流木渡黄河,经宁夏,遁入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明将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此役结果,明朝平定山西、陕西、甘肃,设兰州卫等军事卫所。太祖封次子朱樉为秦王,治西安,三子朱为晋王,治太原。不久,元惠宗卒于应昌,应昌亦告失守,北元将主力撤至漠北。

猜你喜欢

  • 哈萨克文

    我国哈萨克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历史上哈萨克族曾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和后期粟特文。13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哈萨克族逐渐开始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1917年和1924年前苏联的哈萨克共和国曾两

  • 西番

    ①汉族和白族对普米族的称呼。亦作西蕃。一说始见于《宋史》;一说早在公元3世纪晋初张华《博物志·异鲁》已有载称:蜀中南高山有“西番部落”。五代《定西番》词牌说蜀郡附近有该族群活动。《太平寰宇记》卷77《

  • 西布鲁特

    参见“布鲁特”(469页)。

  • 刀应勐

    ?—1598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糯勐之子。隆庆二年(1568),父卒,兄室利稣赧打袭职,六月而卒,明朝委任其为宣慰使。三年,缅甸东吁国主莽应龙封其

  • 越质诘归

    十六国时期鲜卑越质部首领。以部为氏,故称。又称越质屈机。※越质叱黎之子。初随父居平襄(治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三年(388),本部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被俘,获宥,封陇西太守。十五年,据平襄

  • 作星

    见“花婆”(997页)。

  • 归绥市钱业同业分会

    见“宝丰社”(1522页)。

  • 罨疗

    蒙医中的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热罨疗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块或砂砾加热在患处热熨,后改用黄油涂于毡上热敷,效果甚佳。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疗。但民间仍多沿用油毛毡热敷,红糜

  • 徐偃王

    西周时徐戎的首领、徐国国君。其统辖地区,在今淮河、泗水一带。其事迹,诸书均有记载。《史记·周本纪》:周缪王(即穆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穆王因其势

  • 金粟河

    见“乌尔图绰农河”(3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