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制

汉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汉人、渤海人民事制度的称呼。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沿袭汉官官名,依汉官执掌行之,“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猜你喜欢

  • 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

    ?—174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厄尔德尼俄尔克他克他耐。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孙※衮布长子。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父死,受命袭多罗贝勒爵。五十五年(1716),青海诸台吉定盟,分领和硕

  • 莽依图

    1634—1680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兆佳氏。武达禅之子。顺治七年(1650),晋三等轻车都尉。十五年(1658),随征南将军卓卜特至贵州征明桂王朱由榔。十六年,进师盘江,败李定国军,定云南。康熙

  • 防守尉

    官名。清代驻防旗兵官之一。专城官(一城中首席官),正四品。属官设防御、骁骑校等。畿辅设此职者有宝坻、东安、采育、固安、雄县、良乡、霸州,此七地各设一员。管内例应上达之事,即由该职直达兵部。密云副都统兼

  • 斡卓尔巴尔汗

    即“霍卓尔巴尔肯”(2549页)。

  • 格林河卫

    见“葛林卫”(2184页)。

  • 抹灶灰

    旧时门巴族的一种送行仪式。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家中有人出门远行,上路前,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以食指、无名指醮锅灶烟灰,在出行者胸颈处抹几个黑点,如为儿童则抹在鼻梁上。示意有灶神保佑,可驱恶避邪,旅途

  • 苴那时

    唐代嶲州东蛮两林部首领。又作苴乌星。辖地在勿邓部之南70里,丰琶部之北,占有今四川越西县普雄地区及美姑县北部,与勿邓、丰琶合称东蛮三部。下辖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地虽狭,势力最强,被三部推为长

  • 六族共和

    民国初年达斡尔族部分上层人物提出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孙中山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政治主张。北洋军伐在东北地区推行对少数民族实行掠夺和愚昧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达斡尔族知识青年,只

  • 阿史那弥射

    ?—662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氏。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世为莫贺咄叶护。贞观六年(632),受太宗册封为奚利邲咄陆可汗。因族兄阿史那步真自立为汗后,杀其弟侄20余人,被迫率所部于十三年(639)

  • 木兰围场

    清代皇室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地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满语“木兰”,汉译为“鹿哨子”(吹哨引鹿的哨子),以此地设围场为哨鹿所,相沿既久遂视木兰为地名。该地原属蒙古喀喇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