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殊象寺

殊象寺

黄帽派喇嘛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郊普陀宗乘庙之西。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规制仿山西五台山同名寺庙。山门前有石狮,门殿内有护法神哼、哈二将。寺门后有钟鼓楼、天王殿。继进为会乘殿。供观世音、文殊、普贤。气势高大。两侧各有一座楠木万寿塔,供无量寿佛。殿后有“宝相阁”(寺已坍毁),供文殊菩萨。住庙喇嘛皆习满文。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起,即着手翻译满文大藏经。历时18年,共译得216卷,并缮写成3部,令喇嘛诵读。现1部在法国巴黎图书馆,1部存日本东京,1部下落不明。

猜你喜欢

  • 米特尔节

    岁时节日。流行于今内蒙古陈巴尔虎地区。为鄂温克族牧民旧时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举行。内容有:把种羊放入羊群,开始宰杀牲畜,储存过冬肉食,决定出卖哪些牲畜,受雇牧工于是日上工或被解雇。

  • 四部医典诠释

    书名。藏文名《朱西塔吉德》。蒙古医学著作。清末内蒙古医师龙日格丹达尔用藏文写成。手抄本。内容为对藏医大师玉妥·云丹贡布(729~853)整理的《四部医典》巨著所作的注解,于医典的原义,疏通解释,颇为明

  • 于道泉

    1901—1992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字伯源。山东临淄县人。1920年在齐鲁大学攻读,自学世界语并加入环球世界语学会,为落花生(许地山)器重。1924年印度泰戈尔在济南讲学时,任翻译深受赞赏

  • 包衣阿哈

    满语音译。 “包衣”意为“家内的”或“府中的”;“阿哈”意为“奴隶”。汉译为“家奴”、“奴隶”、“奴仆”或“奴才”。简称“包衣”或“阿哈”。明清时期女真及满洲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的阶层。为主人所

  • 奈曼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十九世裔孙额森伟征诺颜始称所部之名,以成吉思汗曾平定乃蛮部,故名。后金天聪元年(1627),子衮楚克,号巴图鲁台吉,因避察哈尔林丹汗之侵虐,率从子鄂齐尔及部众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

  • 白苏尼咥

    隋时龟兹王,又作白苏尼咥。王族白姓。在位时拥兵数千。大业(605—618)中,遣使入隋廷贡方物。与隋保持和好关系。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右翼中末旗界;西至喀喇沙尔,接清素珠克图诺们罕界;南至绷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札木图岭,接本部中左末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

  • 木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又称穆佬、木老、姆佬或木老苗。为元明时期“木娄苗”后裔。分布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相邻一带,尤以今罗城县最为集中。明王朝在其地区实行土流合治,推行封建统治,屯田戍兵,垦荒设堡,

  • 鲁克察克

    见“柳中”(1575页)。

  • 冯弘

    ?—438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字文通。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开国主冯跋弟。太平元年(409),跋立,受封侍中、征东大将军、尚书右仆射、汲郡公。次年,领兵平定从兄广川公冯万泥及其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