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楚固拉干

楚固拉干

蒙古语音译,意为“会盟”。又译作“丘尔干”。也即在封建割据时期,大小封建主之间的一种集会,盟主由实力雄厚的封建主担任,实为蒙古诸部封建领主临时议事机构。始于何时,各说不一。集会地点由参加者事先商定,其规模可大可小,主要解决各领地间的关系问题,商讨大领地内的重要行政、立法事项,建立有关通商贸易和国事上的盟约。会盟的决议往往用“法令集”或“法典”形式来公布,如1640年卫拉特与喀尔喀封建主会盟,制定了著名的《卫拉特法典》。参加会盟各领主都有遵守盟会所通过各项决议之义务,否则要受到惩处。后来,会盟性质有所变化,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实行盟旗制度,然后指定数旗定期集会商讨重大事务,形成会盟制度。会盟规定每三年或一年举行一次。会盟时,清政府特派钦差大臣和理藩院主管人员出席,盟内各旗札萨克必须率领本旗有关人员参加。其主要内容除审查各旗人丁及决定佐的改编等事外,还要由钦差大臣检阅军容,逐旗巡阅边防及守边军队。

猜你喜欢

  • 裴千

    独龙语音译,意为“亲戚”。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近亲关系的各家族之间的互称。平时相互之间独立、平等、互不统属,但遇到特大困难时,有互相帮助的义务,特别是遇到外侮时,可以结成临时联盟合力对抗,俟事件过后,

  • 历代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参见“老”(686页)。

  • 贵英

    见“长昂”(364页)。

  • 须卜氏

    匈奴姓氏。晋代称卜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呼衍氏、兰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自该族

  • 苗荒小记

    书名。近人刘介著。1册。作者为广西古化(今永福)人。曾旅游至三江、融县、贵州丙妹等地。以所见之苗、侗、瑶等族社会状况,笔之于书。内容分氏族、居住、饮食、服装、家庭、婚丧、语言、祭祀、物产、工商业、交通

  • 毗·囊热拉赞

    吐蕃大臣。《五部遗教·大臣遗教》作毗·纳木热赞或尚热拉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系当时“九大舅臣(尚论)”之一。“九大舅臣”凭藉身居要职,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争夸财势,或以功勋

  • 伯麟

    ?—1824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瑚锡哈哩氏,字玉亭。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翻译举人考取笔帖式。三十六年,中举人。累官至内阁学士,历任盛京兵部、户部侍郎,后兼管奉天府。六十年,以袒护旗员,下

  • 纳兰胡鲁剌

    金大臣。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怕鲁欢猛安人。女真族。纳兰氏。承安二年(1197),中进士第一名,授应奉翰林文字。奉诏括牛于临潢、上京等路,秉公办事,豪民皆惧,无敢隐匿。转修撰。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置。汗车凌族弟刚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辅国公,建旗。初游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多北乌

  • 萧野里补

    见“萧仲宣”(19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