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木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器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盖,其状略似半圆球形,盖顶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内腔母口,呈弧壁;下部为碗身,子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底。其取料、制作工序均与※格育雅古相同。器物分大小两种。小者多用于盛辣椒、酱,也用来喝酒、酥油茶。大者供外出劳作或交换时携带饭菜,在家也用其盛饭菜。具有不裂、不变形、坚固耐用,携带食物方便、卫生等特点。流行于西藏门隅地区和部分藏族地区。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器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盖,其状略似半圆球形,盖顶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内腔母口,呈弧壁;下部为碗身,子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底。其取料、制作工序均与※格育雅古相同。器物分大小两种。小者多用于盛辣椒、酱,也用来喝酒、酥油茶。大者供外出劳作或交换时携带饭菜,在家也用其盛饭菜。具有不裂、不变形、坚固耐用,携带食物方便、卫生等特点。流行于西藏门隅地区和部分藏族地区。
唐代施浪诏王室。乌蛮。※施望欠之弟。居牟苴和城。及本诏为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所破,王城被夺占后,北走吐蕃,被立为诏王,置于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拥众数万。卒,孙傍罗颠嗣。参见
见“弗郎罕山卫”(670页)。
指“河套人”化石(“中国新人”化石)代表的文化。1922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乌审旗境内萨拉乌苏河河岸沙层中发现。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3万5千年。所发现的化石有左上侧门齿一枚,同时发现脊椎
藏语音译,简称“其美”,意“不生不死”。西藏※三大领主在占有草场与不完全地占有牧奴人身的条件下,以超经济强制手段在牧区实行的一种畜租剥削形式。他们以老弱畜或以茶叶、货币等折合牲畜,强迫其牧奴放牧,按牲
明代云南临安府钮兀哈尼族首领。明初,朝廷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辟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哈尼族族首领授予土官职衔,世领其所开辟地区。宣德八年(1433),置钮兀长官司,与任者等朝贡至京,因地远族众,请授职以
见“朱舍里部”(793页)。
青海省方志,刘运新(安徽合肥人,任县知事)主持,廖徯苏(湘潭人)、陈之凤、牛培炯编纂。共6卷。15万余字。1919年成书,由甘肃政报局排印。卷1包括有刘运新序、廖徯苏序、陈之凤序、牛培炯序、衔名、凡例
见“满五索”(2389页)。
见“预墩”(1962页)。
金代有关铜的禁令。以战争频仍,财政紧张,铜钱短缺。铜是铸钱的原料,为确保铸钱用铜,制定许多铜禁。正隆二年(1157)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大定八年(1168),重申禁止销钱作铜令。大定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