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板升

板升

明代汉人在塞外建立的村舍、田园。亦译作板申、拜牲、白兴等。蒙古语音译。一说源于汉语的“升板筑垣”,一说源于汉语“百姓”。明朝后期,大批汉族兵民迁入※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等地区,“造室力农”,开荒种地,修筑房舍,饲养家畜、家禽,种植蔬菜瓜果等,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租纳税。当地蒙古族把这些房舍、村落、园田及其经营者统称为板升。至隆庆元年(1567),已在土默特地区修筑了大板升12个,小板升32个,并逐年扩大。后来也泛指土木建筑的城堡等,如汉人赵全等助俺答汗筑城,称大板升城。至今在呼和浩特等地仍保留了许多以“板升”、“板”为名的地点、村庄。明末,辽东地区蒙古、女真与明朝交接地带建立的村舍也称作板升。板升对塞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起了良好作用,解决了蒙古、女真等族对部分农、工产品的急需,亦加强了蒙古、女真和汉族的关系,并对部分蒙古族从游牧走向定居起了一定影响。板升一词还说明了蒙汉经济、文化和语言的交流。

猜你喜欢

  • 李始

    ?—338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字伯敬。其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民。后迁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为巴人。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庶长子。晋永宁元年(301),父被六郡流民推为主

  • 渴塞

    即“柯散”(1590页)。

  • 乌图克

    维吾尔语音译,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靴名。以香牛皮制成,或红色、或黑色。制如中原内地,头稍尖,帮高及尺,上嵌花绣。皮底、高跟,外镶铁掌,履地声音甚响。靴底高者称“玉代克”,平底的称“排巴克”。深受广大人民群

  • 乌丸

    即“乌桓”(330页)。

  • 盖牟州

    唐置政区名。总章元年(668)唐亡高丽国后,分其地为9都督府、42州,其为42州之一。以今辽宁抚顺市一带地置,治所在盖牟城(故址为抚顺市劳动公园古城)。此前(贞观十九年,645),唐将李绩征高丽,曾攻

  • 秃里赤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清代屯齐哈达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30里。

  • 伊斯哈提

    维吾尔语音译。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宗教负担。系指人死后送给伊玛目的钱物。

  • 呼勒山卫

    见“忽里山卫”(1489页)、“忽鲁山卫”(1490页)。

  • 坦绰

    唐代南诏职官名。辅佐诏主执掌国事的重臣、王之下最高官阶。据《新唐书·南蛮传》:其职位在南诏王之下、百官之上,为三个※清平官之一,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之宰相也,秉政用事,权力极大,并兼※九爽、※三托之官

  • 阿细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阿细或阿西。“阿细”原为部落首领,勇敢善战,因反抗明朝统治,被俘牺牲,本支遂以其名为部落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路南、丘北、罗平、武定、泸西、华宁等县及昆明市。有著名歌舞阿细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