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札萨克旗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除八旗蒙古这一清朝世仆外,其游牧旗可分为三种:即札萨克旗、总管旗及喇嘛旗。中以札萨克旗为最多。自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蒙古各部归附清朝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札萨克旗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综清前期,于内外蒙古、青海与西北蒙古以及回部(维吾尔)之哈密、吐鲁番此二处之间,共设有200个札萨克旗。于蒙古,每部或编为一旗,或多达20余旗不等。直隶理藩院。内蒙古49旗原属旧藩,清人俗称“内札萨克”;其余蒙古149旗则称“外札萨克”。援※“内八旗”之制,敷设其官弁:普设札萨克之职以掌旗,即旗长,由清政府于各旗内王公中任命,给予一定的自主自治权,属※世职之一(“公中札萨克”除外)。置协理台吉为副手,下设管旗章京、参领、佐领、骁骑校诸员及领催、什长诸人以治理。旗际间互不统属,各统以驻扎之将军、办事大臣等。除地处偏僻的孤旗之外,则以其邻近数旗、同部或同翼的旗分,各建立3年一次的会盟之制,由清政府任命盟内各旗中的札萨克1人兼摄盟长,充会盟召集、主持人。外札萨克蒙古各盟长无兵权。内札萨克蒙古各盟不设副将军。副将军,该置者每盟置1员,以稽察盟内各旗军容、器械等,授之纛(多用正黄、正白旗)。遇征兵,从者由清政府资以粮饷;平时,其生计悉由各旗自理。

猜你喜欢

  • 陇西郡王

    封爵名。 (1)五代梁乾化三年(913)末帝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此爵,为党项首领封王之始。(2)后周广顺元年(951)太祖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为此爵。

  • 萧挞不也

    ?—1077辽道宗朝大臣。字斡里端。契丹族。国舅郡王萧高九孙。史载其性刚直。咸雍年间入仕,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1075),为彰愍宫使。娶道宗次女赵国公主糺里,拜驸马都尉。三年,迁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

  • 彭宏澎

    明末清初湖广永顺土官。又作彭宏澍。字海若,号潜玄。土家族。袭职为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明崇祯五年(1632),加授总兵关防。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1645),亦以总兵关防授之。唐王朱聿健

  • 乌伦

    东汉时辽西鲜卑大人。安帝元初六年(119),鲜卑为汉度辽将军邓遵所败,永宁元年(120),与其至鞬率众降于邓遵,奉献贡物,为汉朝诏封为率众王,赐以彩缯。

  • 西藏法典

    原西藏地方政府审理一般民事、刑事案件所据的成文法。源于吐蕃之六种大法,后经西藏历代执政者整理,编成一套政教合一以维护农奴主利益为主旨的等级森严、科条分明的法典。分两种:一为“却尺母”(藏语音译,意为喇

  • 斜婆

    见“锡伯”(2364页)。

  • 北魏景穆皇帝

    见“拓跋晃”(1359页)。

  • 绥远民先队

    全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绥远支队。绥远进步青年宣传抗日救国的秘密组织。1936年10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总部派郑天翔至绥远协助建立。由章叶频任队长,以武达平、吴殿甲、赵维新、张又新、任恕、郭新青等为

  • 上元

    唐代南诏孝桓王异牟寻年号。约784—796年,凡13年。在此期间,异牟寻弃蕃归唐,订“点苍山之盟”。

  • 官达色

    ?—178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以前锋从征准噶尔,授蓝翎侍卫。准噶尔平,予云骑尉世职,迭迁副参领、云南顺云营参将。随经略大学士傅恒征缅甸,监铸炮,旋授健锐营前锋参领。乾隆三十六年(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