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本义必用经

本义必用经

蒙文史籍。音译《楚哈勒·赫热格勒格奇》。呼和浩特喇嘛学者锡埒图·固什·却日吉著。约成书于1587—1620年间。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佛陀生平及其学说,佛教学说史,佛教各支各派及其共同点。(2)宇宙的起源及其形成,人类社会的发端及其形成,此为全书的主要部分。(3)印度、西藏、蒙古诸王、诸可汗简史(蒙古可汗自成吉思汗至作者生活的年代)。(4)佛教徒必须学习、遵循的佛教理论、戒律和规范等。书末题有书名和作者。本书奠定了蒙古佛教历史编纂学的基础,对后世的※《蒙古源流》等蒙古编年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宇宙的起源和形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成分,但对人类的起源和历史却以佛教加以演绎。本书对研究蒙古族哲学思想、蒙古佛教史、蒙藏关系史有重要价值。有多种抄本流传于世,分别收藏于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蒙古国国立图书馆、巴黎图书馆和前列宁格勒图书馆等处。1959年德国学者海西希在威斯巴登将巴黎图书馆抄本影印刊行。俄国学者施密特率先对此书进行了研究,此后又有柯瓦列夫斯基、符拉基米尔佐夫、海西希、毕拉等分别进行了研究和介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内蒙古大学的一些学者也对本书进行了研究。

猜你喜欢

  • 中川王

    高句骊国第十二世王然弗的谥号。亦称中襄王。然弗于三国魏齐王正始九年(248)继位,西晋武帝泰始六年(270)死,葬于中川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色埒河卫

    见“薛列河卫”(2543页)。

  •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

    河西回鹘碑铭。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立。今存甘肃武威文庙内。碑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下有龟蚨。正面为汉文,背面回纥文,共32行,每行63字。内容叙

  • 段廉义

    ?—1080宋代云南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又作段连义、段义连,一误作段达义。白族。大理人。※段思廉子。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一作七年),父禅位为僧,遂即王位。翌年改元上德,遣使奉表向宋朝进贡金装碧玕

  •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书名。简称《朔漠方略》。清温达等纂。48卷。成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始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迄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月。卷首载康熙帝玄烨御制《亲征朔漠纪略》和温达奏进的《亲征平定

  • 鹘堤悉补野

    唐代吐蕃王室之姓氏。又译鹘提悉勃野、鹘提勃悉野。藏语音译,意为“光明天界之王”。原为吐蕃王室始祖之名号,后成为吐蕃王室之姓氏。《通典》载:“吐蕃始祖赞普自言天神所生。号鹘堤悉补野,因以为姓。”据《敦煌

  • 波朗

    傣语音译,“波”意为“父”或“长者”,“朗”含有“绳索”或“捆绑”之意,即专以绳索束缚他人的长官。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召片领及召勐派往下属辖区负责督察工作的特使。大多由领主的家臣或亲属充任,故当

  • 托津

    1755—1835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知亭。尚书博清额子。以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嘉庆四年(1799),署副都统。奉命将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需所用银两解往达州。次年,

  •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碑名。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弘历为纪念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而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记叙出兵征讨缘起及安定局势方略。是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重要史料。原碑存承德普宁寺。

  • 编审人丁

    参见“编审丁册”(23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