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更考

更考

布依语音译,意为“戴帽礼”,汉语亦称“戴假壳”。布依族民间传统婚俗。流行于贵州镇宁扁担山一带。旧时布依族青年妇女婚后有几年“坐家”(不落夫家)生活,男方为了使新娘早日过门长住,便用竹笋壳做一前圆后方、形如撮箕的女帽架子,于其外缝以布料成女帽。[民国]《镇宁县志》“民风志”载云:“妇人则以箨叶壳作一帽,形如撮箕,前圆后矩,翘于脑后数寸,上搭青布数层,名曰更考”即此。择吉日,派两三名中年妇女携带鸡鸭酒肉到女家,隐蔽在暗处,待新娘劳动回家,乘其不备,悄悄将新娘搂住,强解其发辫,硬将女帽戴其头上,故名。从此,新娘便随来人到夫家长住,结束“坐家”生活。若走漏消息,被新娘躲开或挣脱,来人只好以失败而归,待来年再举行。为远古抢婚遗俗,或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婚姻形态。

猜你喜欢

  • 国论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国论”意为“国”, “勃极烈”意为“官长”,合为“国家级的官长”之意。在勃极烈系列中是级别较高者,仅次于都勃极烈和谙版勃极烈。《金史·国语解》谓:“尊礼优崇得自由者。”类似

  • 毕尔腾湖

    即“忽汗海”(1488页)。

  • 哲德沙尔

    清代新疆地区名。维吾尔语“七城”之意。所指不一。或云为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7城之统称。出现于道光年间(1821—1850)。同

  • 八寨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侮称“八寨之乱”。时嘉靖(1522—1566)初年,广西上林、忻城、来宾三县交界处山区壮族农民,因封建统治者对其“制之太甚,或不堪命”(《粤西文载》卷29),被迫举行武装起义。周

  • 契苾明

    唐代铁勒族契苾部将领。又作契苾承明,字若水,※凉国公契苾何力子。以父功,在襁褓中即受封上柱国、渔阳县公。12岁任奉辇大夫。麟德(664—665)中,升左武卫大将军、贺兰州都督。继拜柏海道经略使,从李敬

  • 都伦

    黑龙江省嫩江人。字敦甫。蒙古族。对数学颇有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清光绪年间(1875—1908),撰有数学书《贻笑大方算草》(又名《少广章初编》),主要讲述造表开平方,列有3个开方表,举例说明其用处。依

  • 拓西可汗

    见“移涅可汗”(2069页)。

  • 陇寿

    ?—1525明代四川芒部土官。彝族。初为土舍,因原土知府绝嗣,作为亲支应袭,与庶弟陇政及兄妻支禄争权,仇杀不已。为芒部僰蛮首领阿又磉所乘,倡乱流劫,直至正德十五年(1520)始平。时奉镇巡官命护印。嘉

  • 布图库旗

    清代蒙旗之一。杜尔伯特部台吉布图库初驻牧额尔齐斯河流域,因惧阿睦尔撒纳侵袭,徙乌兰古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喀尔喀贝子车布登扎布领兵追擒佛保叛军时,率众归附,封二等台吉,建旗。诏置呼伦贝尔,归呼

  • 丁乍德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