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明边墙

明边墙

明代辽河东西民族区域分界线。明廷为防备兀良哈蒙古三卫和女真各部骚扰汉族聚居区,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稳定统治而设立的防线,简称“明边墙”。共分三段,即辽西边墙、辽河边墙和辽东东部边墙。辽西边墙始修于明正统七年(1442),西南起自长城,经铁场堡(今辽宁绥中县境),东北行过宁远(今辽宁兴城市)北境、锦西,至义州(今辽宁义县),再东行至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北黑山附近白土厂门。辽河边墙为最先修筑的一段,正统二年(1437)始筑,至七年完成,南起白土厂门,折向东南行,经台安、盘山,于三岔河处过辽河入海州(今辽宁海城县),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辽阳西黄泥洼、沈阳西老边,再北上至刻石佛寺过辽河,沿河西岸北行,再过辽河至中固城附近定远堡,沿辽河东岸北行达今昌图县清阳堡,东行至开原东北20余里的镇北堡。辽东东部边墙筑于成化十五年(1479),为开原至鸭绿江的一段。西北起开原镇北堡,南至抚顺,东南行,经本溪清河城、碱场,南行经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再东南行直达今丹东市九连城。全长合1760余里。沿边设堡98座、墩台849个、路壕29941丈。各边堡皆派兵丁戍守,总计官兵95000余人。建筑材料因地而异,有土墙、石墙、砖墙、木墙、山险墙等。

猜你喜欢

  • 班禅一世

    见“克主杰·格雷贝桑” (989页)。

  • 胥要德

    ?—739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大使。适因南海阻风,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副使己珍蒙等于翌年分乘两船赴

  • 渡离江记

    游记。1篇。明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撰。是篇专记广西漓江(府江段)两岸景色及少数民族社会情况。谓:“彼中洞丁招主,往往衅状相通。今昭平建设土巡检司,亦略扼其咽吭。谓宜听诸土官报效,兵自

  • 龙子贤

    ?—约1548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平头(今松桃西南)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铜仁等地遭旱灾,粮食欠收,官吏逼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不满。遂与镇徹(今湖南凤凰县境内)苗族首领※龙桑科率腊

  • 唆鲁和帖尼

    ?—1252蒙古国王妃。又译唆鲁禾帖尼、莎儿合黑塔泥别吉,后世尊称为别吉太后。“别吉”为部落首领之女的称号,有“公主”之意。克烈部※札合敢不之女。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败亡后,赐给※拖雷为妻,

  • 进军阿里先遣英雄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授予原一兵团二军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连的称号。该连由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7个民族的135名官兵组成。按照上级交给的进军西藏阿里地区的任务,于1950年8月1日,从新

  • 敖卜言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孛儿只斤氏。※辛爱黄台吉孙,※五路把都儿台吉长子。驻牧于山西天镇以北,距明塞500余里,在新平市口与明朝互市,受明封为副千户,与明关系和谐。父卒,代领土默特属部兀鲁特。

  • 振州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改隋临振郡置。天宝元年(742)更名延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振州。治所在宁远县境,辖宁远、延德、吉阳、临川、落屯5县。宋开宝五年(972)改为崖州。隋唐以来汉人陆续移居

  • 古里甲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隆安府(治今吉林农安县),也有不少散居中原地区。后改汉姓汪、吴二氏。

  • 那竹台吉

    见“塔喇海台吉”(2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