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昆明南城清真寺

昆明南城清真寺

位于云南昆明正义路。始建于元朝。该地附近原有16户回族,就近建一举行礼拜之所,后发展成47户,始正式建立清真寺。时自天方(麦加)来中国传教的40名使者,经云南赴长安途中,一名使者曼苏尔死于云南,葬在该寺石灰巷内。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平章政事时,重修该寺。明将沐英后人复重修。清康熙(1662—1722)中又重建,朝廷颁给“天房寺”匾额。云南回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令马如龙再行修复。该寺为砖木结构,中国宫殿式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恽珠

    ?—1833清代满族女学者。字星联,别字珍浦。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知府廷璐妻。道光时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母,以子贵封一品夫人。著有《兰闺宝录》6卷、《红香馆诗词集》、辑有《恽逊庵先生遗集》、《国朝闺秀

  • 雷公山

    山名。清代又称牛皮箐。位于贵州省东南苗岭山脉。海拔2179公尺。重山叠嶂,绵亘二三百里。北倚丹江(今雷山县北),南接古州(今榕江),西连都匀、八寨(今丹寨),东达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山中危

  • 胡瑰

    辽代著名画家。契丹族。一说为慎州乌素固部人,居范阳(今河北涿县),一说为范阳人。大约生活于唐末、五代时期。世称其作品“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是“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五代名画补遗》)。善写北方

  • 牂柯

    古国名。一作䍧牱、牂牁。地域包括今贵州大部。最早见于《管子·小匡篇》。春秋时,处于周职方外,曾遣使向齐桓公贡献方物。与吴越、巴、荆等“南蛮”国并称。春秋末,为夜郎国小邑之一。“牂柯”之名

  • 雷列佛寺

    旧时德昂族佛教中心之一。“雷列”,傣语“铁矿山”之意。位于今云南潞西县遮放坝尾龙川江之西,昔日为德昂族聚居区。佛寺建于何时无从稽考,盛时有和尚4—5百人。清中叶,随着德昂族迁徙而衰落,现已倒塌。佛寺北

  • 南木林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全胜州”。亦称那木岭、朗林、那木林、响纳木林、尚那木林。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香曲河流域。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南木林宗。1960年将乌郁、甲错、拉布等宗谿并入该地,改

  • 平中之战

    春秋时白狄鲜虞人与晋国的战争。晋悼公(前573—558年在位)时,白狄东迁,进入华北地区,不断遭到晋国的压制和打击。周景王(前544—前520年在位)时,白狄肥、鼓为晋所灭,鲜虞人处于孤立之中。周敬王

  • 罚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据《新唐书·南蛮传》载:“罚爽主刑”,即主管刑狱、法律、诉讼事务,类似中央王朝的刑部。主官由军政高官※清平官、※酋望、

  • 帕竹扎巴坚赞

    1374—1432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僧人。《明史》作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又称扎巴坚赞贝桑波。藏族。其祖绛曲坚赞为帕竹政权首脑,势力显赫。8岁任泽当寺主,11岁辞任,赴乃邬栋孜任万户长职。明洪武二十一年

  • 根敦

    ①(?—1742)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阿弼达长子。初授副都统。康熙五十九年(1720),授参赞大臣。随振武将军傅尔丹由阿尔泰征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擒宰桑贝坤。雍正元年(1723),袭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