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捺钵

捺钵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形成为契丹统治者受游牧生活影响的一种特殊制度。一般又称作“四时捺钵”。契丹地处塞外,以游牧为主,车马为家,逐水草,就畋渔,避夏暑冬寒,岁以为常。皇帝日常处理国务,亦不固定在一地。建国后,虽仿汉制,先后有五京之设,然诸帝“游田之习,尚因其旧”,“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帝后终年盘桓于四时捺钵间。圣宗时基本形成定制: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60日方至,主要活动是凿冰取鱼,纵鹰捕鹅,至春尽乃还;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四月中旬起牙帐,占卜择吉地为纳凉之所,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至,居五旬,时与北、南诸臣僚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虎及鹿;冬捺钵,曰广平淀,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过冬,再与北、南大臣会议军国事,不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每岁四时,周而复始。按是制,夏冬两季各在捺钵召开大政会议,合议国政。会后赴春水秋山游猎,主要官员扈从,随时随地料理国事。故其国家的政治中心实不在京城,而在游牧式的“捺钵”。此制金、元沿袭,而游猎内容日重,处理国务内容日轻,又为时趋短,渐失去政治中心意义。至清代,热河避暑,木兰秋猎,为其遗风。

猜你喜欢

  • 克孜库瓦尔

    哈萨克族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哈萨克语音译,意为“姑娘追”。柯尔克孜族也有类似活动,但内容相反,是“追姑娘”。一般在节日或喜庆时举行。活动开始时,年轻的男女骑手在选好对手后,先并辔慢步而行。在走向起跑点途

  • 按竺迩

    1195—1263蒙古国将领。汪古氏。金群牧使䵣公子。幼孤,抚养于外祖父术要甲家,讹为赵家,故亦称姓赵。14岁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以善射著称,深受器重。太祖十四年(1219),随汗西征

  • 向光普

    宋代古州领主。古州(今贵州榕江)人。西南溪洞少数民族大姓豪富,史称“古州向氏”。至道二年(996),宋赐以古州刺史印。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天禧四年(1020),

  •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 跋桑希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又称嘉楚桑希,意为“汉人少年桑希”。汉族。后赐跋氏族称。驻吐蕃之唐使贾珠嘎堪之子。曾奉赞普命使唐取佛经,于长安面见唐皇,取回佛经千部,并赴五台山观看寺院

  • 楚臣嘉措

    1816—1837即十世达赖。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康区理塘(今四川理塘)人。内都那布村头人罗桑年札之子。被认定为九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之一,被迎到理塘寺,后奉旨迎往拉萨。清道光二年(1822

  • 刘忠亮

    ?—1205西夏大臣。夏桓宗时(1194—1205)官南院宣徽使。质直端重,有大臣体。镇夷郡王李安全渐干政,乃正色于朝,遇事不折。安全欲篡位,因诱以甘言,拒听之不为所动。临终谓子思义曰:“吾不能为国纾

  • 宇文福

    北魏大臣。先世为匈奴南单于远属,世为拥部大人,后称鲜卑宇文氏。少骁勇,有膂力。孝文帝太和(477—499)初年,历封羽林郎将,建节将军,新昌侯,南征都将。寻,以击萧赜有功,授显武将军。迁恢武将军、北征

  • 图们江

    江名。又作驼们、统们、徒们、土们,皆同音异译。别称豆满江、土满江、高丽江等。源出长白山南麓分水岭。东麓分下乙水、石乙水二源,东流会碧桃花甸南,合东北流,经红土山、红土河自北流入。东经长山岭南,分别有长

  • 灵武

    ①古县名。西汉置,东汉末废。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汉将段颎与羌人作战于此地之灵武谷。 ②郡名。隋大业三年(607)改灵州置,治所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唐初改为灵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