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奶舞
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以模仿挤奶动作,故名。劳动之余,青年妇女在轻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模仿挤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舞姿优美轻柔,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抒情风味,尤以抖肩,翻腕等动作著称。表现出蒙古族劳动妇女勤劳朴实热情开朗的性格和饱满的劳动热情,以细腻含蓄的舞姿刻画出妇女挤奶的形象,极富有生活情趣。经过加工整理搬上舞台,成为具有诱人艺术魅力和深受群众欢迎的舞蹈。
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以模仿挤奶动作,故名。劳动之余,青年妇女在轻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模仿挤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舞姿优美轻柔,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抒情风味,尤以抖肩,翻腕等动作著称。表现出蒙古族劳动妇女勤劳朴实热情开朗的性格和饱满的劳动热情,以细腻含蓄的舞姿刻画出妇女挤奶的形象,极富有生活情趣。经过加工整理搬上舞台,成为具有诱人艺术魅力和深受群众欢迎的舞蹈。
西夏职官中品封号。西夏语音“丁嵬”。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与能式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烧当羌姚氏所建政权。※淝水之战后,氐族苻氏前秦政权日趋瓦解。建元二十年(384),原受前秦控制的羌人首领姚苌奔赴渭北,纠集西州豪族,叛苻坚,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年号白雀,
见“主儿勤”(620页)。
见“秦边纪略”(1798页)。
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的一个社会等级。即没有领种差地的无地户。有原来即无土地者,亦有差户失去土地地位下降或外地流落而至者。大都靠当雇工或经营小商、小手工业为生。除少部分外,依法不负担差役、粮赋。经济上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南准格尔旗。牧地东界归化城土默特地,西界右翼中旗,南界榆林卫边城,北界右翼后旗。唐属胜州,宋入西夏,明初为榆林左卫地,后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
见“车夷落”(278页)。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东北潘昶乡王澄村,俗称王澄塔。西夏时期建,原有佛寺建筑。塔身3层,呈八角形,塔身和塔刹高度基本相等。砖木结构,形制独特,风格古朴,今存残高27.72米。清雍正年间(
1678—1739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隆务寺昂贡保家。从巴索济龙阿旺贡却尼玛前出家为僧。康熙三十六年(1697),赴西藏朝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希和六世达赖仓央嘉
清末延边朝鲜族对占有广阔荒野者的称谓。多为满、汉族有势力者或地方官吏,后期也有朝鲜族中分化出来的极少数地主。地方当局发给地照为凭,上写姓名、土地四至、熟荒地和生荒地亩数。规定每垧(合15亩)地需纳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