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招仙塔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等字样。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高50余米。是塔以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牙齿而著名。据赵朴初《护送佛牙赴缅记》考证:“根据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逝世后火化,留下四颗牙齿,其中一颗传入中国。”最先传到于阗,5世纪由法显带回建康(南齐都城,今南京),中经隋唐,至辽,辗转传到北京,“在十一世纪中奉安在北京西山的招仙塔内。”早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收藏佛牙的石函,函内有一沉香木匣,上书“释迦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等字样。考查字迹,为北汉高僧善慧手笔。“天会”为北汉孝和帝刘承钧年号,天会七年为963年,早于建塔百余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塔轰毁。佛牙为寺僧精心收藏于塔下灵光寺,1955年春,由中国佛教协会移至西四广济寺舍利阁内供奉,同年,缅甸佛教代表团迎取赴缅,奉八月送回。1959年,佛协按原式样在原塔附近重建新塔,塔成,佛牙藏内。现原塔塔基尚存。

猜你喜欢

  • 蒙古白靴

    古代蒙古靴中的上品。以皮革制作。蒙古族尚白,故以白靴为洁净、尊贵的象征,与白袍一样,多在庄严、神圣的场合下穿用。元代,大臣入朝时,必须随身携带一双洁净的白靴,进殿前换上,将脱下的旧靴交与仆役,以免污损

  • 长颈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以壶颈长故名。敞口,溜肩,鼓腹,瘦足。用以盛酒。内蒙古乌达盟康家营子辽墓壁画所绘侍奉图中,在几案上置有此器。

  • 萧十三

    ?—1079辽道宗时大臣。契丹族。蔑古乃部人。节度使萧铎鲁斡子。史载其性辨黠,善揣人意。清宁年间,任护卫太保。依附权臣耶律乙辛,由宿卫擢殿前副点检。大康三年(1077),为清除专权阻障,向乙辛献计诬陷

  • 汩咄录毗伽可汗

    见“奉诚可汗”(1290页)。

  • 讷默库济尔噶勒

    ?—175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一昂吉首领。绰罗斯氏。※小策凌敦多布孙。初领准部一昂吉,驻牧萨勒齐图(位于楚河南岸)、和尔衮(在楚河下游)等地。乾隆十五年(1750),喇嘛达尔札执政,受倚任。达瓦齐和阿

  • 马之龙

    1781—1852晚清著名诗人和作家。字子云,号雪楼。纳西族(-作回族)。云南丽江大研镇人。为人正直不阿,博学多才,善吹铁笛,与同乡牛焘并称为“牛琴马笛”。具有爱国思想,喜谈天下古今时弊,慨然著文评论

  • 苗金台

    ?—约1451明正统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镇远人。苗族。正统十四年(1449),三月,自称顺天王,率洪江等地苗民起义。联合湖广、贵州边界苗众,反征粮征款,反苛税杂役,攻靖州土官衙门及湖广、贵州一路

  • 陶针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亦称“瓷针”。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主治外感伤风、腰脊背痛、急性痧症等,男女老少均可使用,尤多用于治疗儿科脐风、夜啼、伤食、疳症、虚羸、腹痛等症。施术时,先将破陶瓷碗片置于清水中洗净,

  • 奇勒尔人

    见“北山野人”(533页)。

  • 马矢

    ?—1599又称马屎。明万历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定安县人。黎族。万历十九年(1591),曾在居林、沙湾、居碌等黎峒发动黎人反抗官府夺民田土。不久被镇压。二十七年(1599),在居林峒再次策动起义,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