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曼
傣语音译,意为“寨神”或“社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原始宗教崇拜之一。披曼多为传说中的本寨建寨者或村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木椿、石条立于村寨中心,为其神的象征。每年于栽秧前或秋收后举行隆重祭祀,祈求丰收。由村寨头人召集全寨人参加,杀鸡猪等为祭品。届时用树枝、竹子作的“打僚”封闭寨门,用草绳圈围村寨四周,谢绝外人进入。新迁入本寨者、新结婚者也要备祭品祭祀,以求保佑,并表示已取得村寨正式成员身份。迁出村寨者祭祀则表示脱离村寨;凡违反寨规寨约者罚予祭祀寨神,以示赎罪。
傣语音译,意为“寨神”或“社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原始宗教崇拜之一。披曼多为传说中的本寨建寨者或村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木椿、石条立于村寨中心,为其神的象征。每年于栽秧前或秋收后举行隆重祭祀,祈求丰收。由村寨头人召集全寨人参加,杀鸡猪等为祭品。届时用树枝、竹子作的“打僚”封闭寨门,用草绳圈围村寨四周,谢绝外人进入。新迁入本寨者、新结婚者也要备祭品祭祀,以求保佑,并表示已取得村寨正式成员身份。迁出村寨者祭祀则表示脱离村寨;凡违反寨规寨约者罚予祭祀寨神,以示赎罪。
中国古族名。又称步落稽、山胡。源于南匈奴,为十六国时期汉国建立者刘渊(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一说为山戎、赤狄之后。南北朝时,居离石(治今山西离石县)以西,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以东的山谷间,方圆七八百
藏语音译,意为“章饰”、“告身”。是吐蕃用以区别其官员等级的标志。其官员之“爵位则以宝珠、大瑟瑟、小瑟瑟、大银、小银、大䃋石、小䃋石、大铜、小铜等为告身,以别高下。”又谓: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哈瞻卫。嘉靖(1522—1566)间设。
见“毕拉尔路” (757页)。
古地名。亦省称安市(《新唐书·高丽传》将安市城与安市记为二地,疑误)。名袭用汉辽东郡安市县旧称。故址一般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一作英城子山城),但说法不一,或说在该省营口县东南汤池镇;旧说在东
见“罗桑旺秀噶桑嘉措”(1425页)。
唐宋时中国西南僚人的一大支系。参见“僚人”(2454页)。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婆莴部。为南北朝时的※钵室韦同名异译(一说为※北室韦9部之一),“钵”为急读音译,“婆莴”为缓读音译。《旧唐书》称该部分布于※小如者室韦之北。具体所在有二说:一说在大兴安岭北段伊
见“撒答”(2491页)。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初任佐领。康熙十四年(1675),从征陕西叛镇王辅臣。八月,随振武将军佛尼勒至滴水岸,破敌副将2人。又败敌彭总兵等于宝鸡县栈道之仰天池高山。敌四川总兵石遵礼等7千余出栈道在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