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扫寨

扫寨

布依族旧时宗教迷信活动。流行于黔南和黔西南。每年春季进行。意为把寨内邪魔扫除干净,以保人畜健康,五谷丰登。此外,凡遇狗上房、山羊叫、看见火星等,则随时请摩公(巫师)扫寨驱鬼。各地做法不一,一般为:在扫寨当天,先在寨内扎一纸轿或龙船,在寨门口插两根龙竹,上用稻草绳连接,中间挂一把木刀;一个摩公身穿法衣,头戴法冠,左手持木棒或宝剑,右手摇响铃,口念巫词,走在由两大汉抬着的纸轿或龙船前面,众人牵着狗、羊、提着鸡、鸭紧随其后,挨家挨户“驱鬼”;扫毕,各家闭门,紧关寨门,表示鬼邪已被驱逐。然后各户去一人随同巫师将纸轿、龙船送到河边烧掉,把纸灰扫入水中冲走,再杀狗、鸡、鸭,当场煮熟,众人聚饮。同时,每家每户也如同过节一般,杀鸡买肉,吃团圆饭。苗族亦有是俗,祭祀活动稍异。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或九月九举行。行期1日,由巫师主持,全寨男子参加。巫师肩扛一根带枝叶的竹杆,吊一只公鸡,手执缠有草绳的一节竹筒。两名陪伴的巫师抬着各色纸扎的小房子,内坐一纸人,称之为“瘟神”。巫师们挨户用主人倒入竹筒内的水,喷向火塘周围,口念咒语,以示灭火消灾。届时,其他男子参加修路、掏井、埋沟、打扫卫生。待巫师走遍全寨各户后,众人持预备之猪肉等食品至河边,杀鸡祭祀。全寨男子参加吃喝,故又称“打伙会”。流行于贵州贵定、龙里等地。

猜你喜欢

  • 沙比

    蒙古语音译,意为“徒弟”。从17世纪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僧侣的徒弟;二是指隶属于寺庙、大喇嘛的属下人,即僧官管辖下的属民。按其财产和法律地位,相当于阿勒巴图下层。

  • 拉祜文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拉祜族原无文字,本世纪初,缅甸传教士为拉祜族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并传入我国拉祜族地区,但使用面很窄,未能在我国拉祜族地区广泛传播,但目前境外缅甸、

  • 苏易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 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许夫人

    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女首领。畲族,广东潮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与陈吊眼组织汀、漳一带的畲族人民武装“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宋臣将领领导的抗元斗争,曾率军助张世杰围攻泉州。元至元十

  • 完颜闾山

    ?—1219金大臣。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累调观察判官,补尚书省令史。历都转运都勾判官、河东南路转运都勾判官、南京警巡使。南京按察判官,累迁沁南军节度使

  • 海龙女真国书摩崖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 鲁胤昌

    见“鲁允昌”(2267页)。

  • 凤城直隶厅

    地区名。位于今辽宁省东南部。清光绪二年(1876)置,治所即今辽宁省凤城县。辖域东西665里,南北400里。东界兴京府辖安县,西邻奉天府盖平县,南临渤海,北接兴京府怀仁县。商属貊地。汉

  • 挞林

    辽官名。亦作“闼林”。契丹语音译。原意不详。是大黄室韦部和小黄室韦部的官名。太宗会同元年(938)十一月改称仆射,后又改称司空。

  • 彰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