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辽刻石经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全部密藏于石经山洞穴中。刻经所据底本精良,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内中以唐、辽、金三代所刻数量最多。辽刻尤具特色,以※“契丹藏”为底本,又改唐巨型碑式为小型石块,照卷轴式样雕刻,1纸1石,字体整齐,易于对照整理与保存。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全部密藏于石经山洞穴中。刻经所据底本精良,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内中以唐、辽、金三代所刻数量最多。辽刻尤具特色,以※“契丹藏”为底本,又改唐巨型碑式为小型石块,照卷轴式样雕刻,1纸1石,字体整齐,易于对照整理与保存。
见“阿尔泰办事大臣”(1248页)。
壮族地区古代墓葬考古遗迹。位于广西贵县县城西5公里郁江北岸罗泊湾大坡岭。分一号墓、二号墓两处,1976年发现,同年6~11月发掘一号墓,1979年4—6月发掘二号墓。一号墓的时代为西汉初期。墓的规模巨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始祖温天耀,陕西宝鸡人。隋文帝时充当汛营战卒,调征四川西北羌人,结婚生子,故世祖灿沙之后,“生长夷地,话通番语”。唐开元二年(714),灿沙投营。八年中因功授职,“管摄茂南河西
见“耶律隆祐”(1320页)。
参见“达旺细哲”。
中国古代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官号。诸史籍亦译作莫弗、莫贺弗、莫何弗、莫何去汾、莫贺咄、莫弗纥等。见于匈奴贺兰部、乌桓、柔然、高车(敕勒)、室韦、契丹、乌洛侯、突厥等民族。《通典·边防十三·突厥上》云:“
见“哈迪尔”(1635页)。
参见“壮大”(887页)。
1839—1893清朝大臣、史学家。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同治(1862—1874)年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继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1881)任内阁
云南怒江傈僳族荞氏族木必家族首领。十六七世纪,在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氏指挥下,率众与西藏统治集团争夺中甸、维西、宁蒗的统治权。因在斗争中连续取胜,傈僳族尊称其为“括木必扒”,即荞氏族的木必。后因丽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