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纳
十六国时期前燕宗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南燕国君※慕容德兄,※慕容超父。前燕元玺三年(354),被国君慕容封为北海王。建熙十一年(370),燕都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为前秦陷,被执,获宥,被苻坚封广武太守,数年后去官,家于张掖(今甘肃武威)。后因慕容垂(后赵建立者)起兵反秦,受株连,被杀。子慕容超称帝后于南燕太上四年(408),追尊为穆皇帝。
十六国时期前燕宗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南燕国君※慕容德兄,※慕容超父。前燕元玺三年(354),被国君慕容封为北海王。建熙十一年(370),燕都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为前秦陷,被执,获宥,被苻坚封广武太守,数年后去官,家于张掖(今甘肃武威)。后因慕容垂(后赵建立者)起兵反秦,受株连,被杀。子慕容超称帝后于南燕太上四年(408),追尊为穆皇帝。
藏传佛教寺院名。位于西藏日喀则东南。宋元祐二年(1087),由僧人杰尊喜饶迥内创建。因寺区多生名为“夏鲁”之野草,故名。元时设夏鲁万户,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府址即在该寺。由把持该寺的地方势力阿氏家族
见“敌烈部”(1882页)。
清代旗籍中无职位无职业者之称。清入关前后,八旗内成丁者多有兵差之役。随着人丁繁衍,兵差各有定额限制,于是闲散之称突出。未被考中※披甲者,称※余丁。历年没有机会参加挑甲考试者,称※幼丁。东北幼丁于满语内
地名。古浩门县属地。在今青海民和县东北约2500米处。据《元和郡县志》,浩门县为东汉置,属金城郡。因县治临浩门水而得名。北周时废,并入广武(今甘肃永登)。唐初始有“降唐”名称。宋为唃厮啰辖地。明定青海
唐代钦州乌武僚(壮族先民)首领宁道务的陶制墓碑。道务为岭南道钦州(治今广西钦州东北钦江西北)人,※宁长真之孙,武周至唐玄宗时人,受封为钦州刺史。此碑刻于开元二十年(732),楷书汉字,33行,每行40
见“哀册”(1717页)。
?—1852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春梓子。嘉庆(1796—1820)中,其父以疾离任,遂署理土司事务。嘉庆十八年(1813)父卒后,正式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理土司事务。
见“平城”(502页)。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北部。牧地东界喀尔喀右翼旗,西界乌喇特旗,南界归化城土默特,北界大漠。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天聪七年(1633),首领车根率众归附后金。康熙三年(1664)授其
清末掌管蒙古、新疆、西藏边疆少数民族及宗教事务的机构。清末实行新政,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由理藩院改置。并陆续调整该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三十三年,东北地区改置行省后,东三省总督下设蒙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