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总制院

总制院

元代官署名。一作释教总制院。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封乌思藏高僧※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后升号帝师、法王),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设院使、副使各数人,其院使位居第二者,须经八思巴辟举以僧人充任。二年,遣官员从八思巴及其弟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白兰王恰那朵尔只(又作恰那多吉,1239—1267)于吐蕃之地行郡县制,调查户籍,设置驿站。于吐蕃全境依原建置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三处,一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约当今前藏、后藏、阿里以西之拉达克地区);二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约当今青海、甘肃及四川北部藏族聚居地区);三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约当今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藏族聚居地区)。宣慰使秩从二品。至元十六年(1279),元灭南宋前后,又在全国各地设置释教总统所等机构,任命陇西、四川、江南、江淮等地僧人为总统、总摄等僧官,管理当地寺院僧尼事务。二十五年(1288),尚书右丞相桑哥以总制院所统吐蕃诸宣慰使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应有所崇异,乃以唐朝在宣政殿召见吐蕃使臣故事,奏准改名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成定制。参见“宣政院”。(1746页)。

猜你喜欢

  • 景颇语音译。解放前云南陇川邦瓦景颇族地区“山官”(辖若干村寨的世袭首领)委任管理村寨之代理人。随着“山官”辖区的扩大,难以独自管理,遂从其辖区内委任一个有威信和办事能力强的人代为处理村寨事务。授职时对

  • 皇兴

    北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年号。467—471年,凡5年。

  • 可伞

    即“柯散”(1570页)。

  • 羯盘陀

    见“渴槃陀”(2284页)。

  • 北魏勋臣八姓

    北魏初勋臣之后组成的八个姓氏。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外部落,成为内入诸姓。后按照其原是否为部落大人及内入后之功绩,逐渐从内入诸姓中分化出丘穆陵(后改为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

  • 静修先生文集

    书名。元刘因(1249—1293)撰。22卷。因,亦名骃,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之学。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再召,以疾辞,终其身以传授

  • 建义

    ①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年号。385—388年,凡4年。 ②南北朝时期后仇池国君主氐人杨难当年号。436—442年,凡7年(若440年去大秦王号时,也除年号,则5年)。 ③北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年号。5

  • 依禅

    伊斯兰教“伊禅派”首领专称。源出波斯语。有“互助会”、“集团”或“他们”等之意。苏非派传入新疆后,用以专指其首领和导师,被认为是最接近真主的现世“圣人”。职位世袭,自称穆罕默德后裔。16世纪前期自中亚

  • 笼官

    吐蕃官名。职司不详。吐蕃将马定德曾任此职。据《资治通鉴·唐纪51》载,贞元十六年(800),吐蕃“曩贡、腊城等九节度婴、笼官马定德帅其部落来降。”又,白狗羌亦有“笼官”之设,有四品、五品笼官等。南诏也

  • 沸水化腊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于村外一洁净处立三石灶,上置一口大铜锅,盛满清水。由男童将水烧沸后,巫师把一端粘有蜂腊的木棍伸入水中搅动,若蜂腊融化,判定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判被告理直、原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