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迁都显州(州治在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天宝末移都上京忽汗河(今牡丹江)东,贞元(785—805)时再徙都东京(治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大华玙为王还都上京,时约在贞元九年(793)。自此至渤海国亡,上京一直为渤海王都所在。今东京城遗址,为第十一世渤海王大彝震时营建,由外郭城、宫城、王城3部分组成。外郭城呈长方形,长约16公里,中央大道将城分为东西两区。宫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长方形,周长3986米,分东、西、北、中心4区。王城在宫城南,相隔一条街,长方形,分中、东、西3区,东、西2区发现10处官署遗址,当为渤海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城的布局及宫殿、庙宇的排列,酷似唐长安之缩影。房屋建筑一般是夯土筑基,土坯砌墙,顶铺青瓦(官署和庙宇为绿琉璃瓦)。辽天显元年(926)一月,辽军“夜围忽汗城”,渤海国旋亡。二月,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改忽汗城为※天福城。三年十二月,辽太宗遣东丹国右次相耶律羽之迁东丹民实东平郡(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后升为南京,十三年又改称东京),城内居民被迁一空,宫殿、庙宇毁于烈火。辽以后史籍,有误以今辽阳市为忽汗城、天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