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骞

张骞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初为汉武帝郎官。史称其为人坚忍,宽大信人。建元二年(前139),奉武帝命,率甘父(胡人)等百余人从陇西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同夹攻匈奴。中途被匈奴扣留,居匈奴西境,历时10年,娶妻有子,但“持汉节不失”。元光六年(前129),乘机与属下西逃,经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亲历大宛、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居大月氏年余东归,经南山(今昆仑山),欲取道羌中(今青海境),又被匈奴扣留1年,乘匈奴单于新死,国内乱,携胡妻与甘父出逃,于元朔三年(前126)方归汉,拜太中大夫。此行前后共13年,虽未完成联合大月氏共抗匈奴的使命,但对西域各国的物产、人口、风俗民情有所了解,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元朔六年(前123),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使军得以不乏,屡建军功,封博望侯。后又奏言从蜀遣使求通身毒(古印度)。元狩二年(前121),以卫尉与郎中令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由于贻误军机,被废为庶人。四年(前119),拜中郎将,率300人,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值数千钜万,再次出使西域,欲劝乌孙东返,共抗匈奴。因乌孙内乱,未果。乃分遣副使持节出使大宛、康居、大夏、月氏等地。元鼎二年(前115),与乌孙使数十人返长安,拜为大行。次年卒。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各族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了汉族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 天方性理

    书名。亦名《天方性理图传》。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撰。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包括本经(5章)和图传(5卷)两部分,图以著经之理,传以详图之义。乃合伊斯兰教一神论与中国儒家性理学说为一体,论

  • 刘平国作亭诵

    东汉刻石。在新疆拜城县东北喀拉达格山麓岩壁。诵文分为两段,由北向南,北段为作者题款,3行共11字,所占面积约高、宽各13厘米。南段系正文,仅存8行,可辨认者约百余字,所占面积约高43厘米,宽34厘米。

  • 清仁宗

    即“颙琰”(2508页)。

  • 田子甲

    唐宋时邕州羁縻州服兵役的农奴。最早见于北宋王安石《论邕州事宜》:“其选择管内丁壮事艺精强之人,与免诸般科率工役,则谓之田子甲,又谓之马前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亦谓:田子甲“言耕其田而为之甲士也”

  • 泽旺

    清代小金川土司。藏族。金川土司汤鹏之子。乾隆七年(1742),袭职。大金川莎罗奔为夺小金川地,以女阿扣妻之,次年,复以兵围攻,夺取印信,据其土地,经四川总督檄谕始归还所掠。后其妻阿扣私通良尔吉,土司印

  • 普寿寺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河北涿县东门外1里许。建于辽道宗大康六年(1080)。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最下为方台,塔基为须弥座,砌斗拱出平座,上设勾栏,再上为仰莲座,以承塔身。首层塔

  • 秃发破羌

    见“源贺”(2403页)。

  • 刺北斗

    古葬俗。槃瓠蛮俗之一。人初死,置于树上,用竹木刺而下之,谓之刺北斗。葬后,亲属聚饮而归。

  • 罗藏贝丹旦丕仲美

    1891—1956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六世(一作七世)。又译罗藏巴丹丹丕钟麦,简译贝丹旦丕仲美,或作雳迎叶锡道尔济。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九世。一说蒙古族,一说藏族。生于青海互助县南门

  • 松潘卫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洪武十二年(1379)四月置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十三年,太祖朱元璋以其地远在山谷,屯种不给,馈饷为艰,命罢之。十八年(1385)二月,又以其地控制西蕃要地,复置卫,军士粮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