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师公舞

师公舞

亦名跳神。原系壮族师公做“道场”时的舞蹈,今改进为壮族民间舞蹈艺术。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来宾、柳江、鹿寨、融安、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起源于唐代。宋代名闻京师的桂林傩舞,乃其前身。表演者1至9人不等,以奇数为宜,边唱边舞。一般用壮语演唱,唱词以民歌为基础。动作粗犷,两手上举,伸张五指,两脚叉开,作“伛”、“蹇”、“揖”、“转”动作,有时边舞边走,时而绕行,时而交叉穿梭。有时舞者手持乐器,边敲击乐器边舞蹈。有的舞者手持木剑、木刀、木棍等法器,头戴法帽或木偶面具,身着法衣或民间服装。传统节目有《莫一大王》、《白马娘娘》、《蛙神师傅》、《花婆元帅》等等,多为壮族民间崇拜的传说人物或神灵。

猜你喜欢

  • 曲先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今青海西北部。古属西戎,汉隶西羌,唐入于吐蕃,元为曲先答林元帅府辖境。洪武四年(1371),因其首领入贡,诏置卫,授散即思为指挥同知。寻以朵儿只巴之乱,部众窜亡,被并于安定卫,

  • 那货克

    见“费雅喀”(1771页)。

  • 金轮千辐

    书名。蒙文蒙古编年史。内蒙古札鲁特部高僧固什·答理麻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6卷,97页。记述成吉思汗迄清朝的蒙古族历史。对元末至清初蒙古各部的名称、起源和变迁,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史料。其中

  • 郎扎热甲节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草地牧民的传统节日。又称“墨朵夹果节”。每年夏历五月初四举行。即日草地藏族牧民男女老幼身着民族盛装,以家或村寨为单位,携带食品和帐篷,骑马赶车到野外选好地点,搭起帐篷,聚集在一起,燃

  • 经板

    青海、甘肃撒拉族地区对《古兰经》的称法。

  • 郁捷

    见“过折”(757页)。

  • 尼庞古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尼庞窟、尼漫古、尼忙古、泥庞古,《高丽史》作尼方固。来源于部名。居帅水(今黑龙江省境通肯河)、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海城、盖县、金县一带)

  • 征贰

    东汉骆越反汉女首领。参见“征侧”(1466页)。

  • 太平金镜策

    书名。元东平布衣赵天麟撰。8卷。是至元(1264—1294)末作者先后向世祖所上建言书,累数万言,后编为此书。所经包括田制、农桑、赋役、户计、义仓、冗官、服章、祭祀、军事等方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和人

  • 平越府

    府名。明置。古为黎峨里。元为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卫,十七年(1384),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置府,属贵州。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领州一:黄平;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