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乌斯多
即“乌斯多”(337页)。
即“乌斯多”(337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一称珠勒都斯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裔。初驻牧斋尔(今新疆托里及裕民县一带)。三十八年(1773),徙驻珠勒都斯(今焉耆西北)。佐领50。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白道川。五代时期又称哈罗川。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象鼻山尖”。元、明时称乃乌东孜。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雅鲁藏布江南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乃东宗,1960年改为乃东县。为西藏历史上要地之一。唐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夏季居此避
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高山族土地所纳地租。清统一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台日增,侵垦高山族土地日多。雍正五年(1727),朝廷为避免纠纷加剧,规定高山族村社保留一定土地,即大社500甲(1甲约11市亩)、中社40
元朝官署名。掌成宗斡耳朵(帐殿)及怯薛歹(护卫士)人等衣粮诸事。泰定元年(1324)置,设寺卿6员掌寺事,秩正三品,下领少卿、寺丞各2员。
?—1690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世居哈达。初任二等侍卫。顺治十五年(1658),随信郡王多尼征明桂王朱由榔至贵州,败其将李成蛟、李定国。康熙十三年(1674),以营总兵随康亲王杰书征耿精忠
即“克牙气克”(987页)。
元代地名。又译呼兰齐勒。位于蒙古国都城和林(又作哈刺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为岭北行省手工业聚居地之一。定宗二年(1247)途经其地的张德辉著《塞北纪行》(又作《岭北纪行》)载,其地“乃奉部曲民
即“渤海国记”①(2279页)。
景颇语音译。汉语称“官庙”。详见“祭官庙”(20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