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哇
藏语又称红布,意为“管家”。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一人被封为此官职,即莫尔桑尼日哇,由藏族俗人担任,父子世袭。辖有百姓和土地。参见“藏封土族土官制”(2574页)。
藏语又称红布,意为“管家”。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一人被封为此官职,即莫尔桑尼日哇,由藏族俗人担任,父子世袭。辖有百姓和土地。参见“藏封土族土官制”(2574页)。
青铜时期古羌人文化遗存。因最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分布于整个湟水流域,而以湟水中、上游为中心区,时代大致相当于周初。殉葬物以家畜为多,且贵;陶器少,骨器最多。动物纹饰也较显著,表现了强烈的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至古北口驿道上的蒙古站。从赖呼都克80里至本站,100里至噶克察站,南10余里至巴林桥。顺治十四年(1657),多慧公主于此建桥,桥北为巴林王地。
古郡名。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分牂柯、建宁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北小维摩附近)。领县6。南朝宋移治漏卧县(今云南罗平县),齐移治西中县(今云南文山),梁末废。向为濮、僚、鸠等各族所居之地。
傣语音译。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各村社所设管理武装的人。被授与“先憨”或“鲊憨”等军职,平时在村社内负责训练青壮年、奉命捕人和维持治安,战时听候宣慰使和勐土司调遣参战,遇有大战才征调百
见“长昂”(364页)。
地名。亦称墨竹宫、墨鲁恭噶、墨竹工卡谿等。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部拉萨河沿岸。地处交通要冲,为清代驿站要道。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墨竹工卡宗。1960年与仁青里、乌斯江等谿合并,改为墨竹工卡县。以农业为主,
朝鲜族传统庆婚习俗。亦称“归婚礼”、“回卺礼”。指夫妇结婚60周年纪念日。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届时,举行隆重仪式,为盛大婚席。老夫妇身着婚礼服,近亲子孙由长子带头依次走到宴席前,向老人叩头敬酒。继由宾朋
纳西语音译,意为“殉情”。旧时纳西族青年男女反抗婚姻不能自由的一种习俗。存在于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殉情带有庄严、浪漫色采,被视为进入玉龙天国的开端,因而少有对死的恐惧感。殉情者身着丽服,携带佳肴,一起
书名。清末回族学者马德新撰。原稿为阿拉伯文。咸丰十一年(1861)由作者门人马安礼译为汉文,在云南昆明刻版问世。书中记叙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自云南昆明出发,赴缅甸仰光,乘船渡海,经印度洋
蒙古语音译。又作“别”、“伯”、“毕”、“卑”。源于突厥语,意为“贵人”、“官人”。《元史语解》卷8:“伯克,回回官名”。唐代汉译“匐”,近代音译“伯克”。《元朝秘史》释作“官名”,据《秘史》,在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