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剌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势力大增,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整旅西行,后创建※西辽。一说此部与《辽史·营卫志》及《百官志》所载涅剌部或系一部;一说涅剌部则隶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非此时所能召集,当作涅剌奥隗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势力大增,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整旅西行,后创建※西辽。一说此部与《辽史·营卫志》及《百官志》所载涅剌部或系一部;一说涅剌部则隶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非此时所能召集,当作涅剌奥隗部。
地名。简称乌拉。位于今吉林省西北部。清顺治初年设城。城在松花江东。城周15里,4门。内有小城,周2里,东西各1门。中有土台,高8尺,周百步,为清代较早设城之一。旧为乌拉贝勒布占泰所居。康熙四十二年(1
?—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晋太宁元年(323),随父征青州,统左军,进师广固,执刺史曹嶷。后赵太和三年(330),石勒称王,行皇帝事,任
即“夹谷清臣”(749页)。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地理志》,位于碎叶川口西80里,其西20里为碎叶城。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阿克一贝西姆,此城在其东10公里处。据王国维《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裴罗将
1729—1796清代文人。字子明。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乾隆十三年(1748),出继辅国公经照为孙。三十一年(1766),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年
清代准噶尔职官制度。有兀鲁思和鄂拓克两级。汗或大台吉(珲台吉)为准噶尔最高统治者,管辖准噶尔全境。下分四卫拉特,各有首领雄据,以其首领为大台吉。四卫拉特以绰罗斯为宗主,其大台吉称汗王、余小台吉俱为汗宗
1900—1947革命活动家。内蒙古察哈尔正红旗人。蒙古族。早期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1929年回国,在内蒙古察哈尔、伊克昭盟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0年3月17日在乌审旗
见“福山卫”(2412页)。
清代地理名著。顾祖禹编撰。130卷。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前成书。作者崇尚民族气节,明亡不仕,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积30余年之力,参稽二十一史及地方志百余种,编成此书。首叙历代州域形势,次及明末
?—933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昌族父。开平三年(909),彝昌被害,以夏州定难军蕃部都指挥使被诸将推为留后。四月,梁太祖授以定难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四年,以岐王李茂